刘德辅,男,1937年1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1956年~1961年在前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学习,获水文工程师资格;1961年~1993年先后在天津大学任教,日本神户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挪威科技大学、俄罗斯国家水文气象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至今,先后任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海洋防灾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1999年分别获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青岛市科技拔尖人材称号;1987年参与制定的“海港水文规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
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材不高、头发花白的老者,或步行、或骑单车,从容地行进在风景如画的校园;他虽已年近七旬,却仍专注于海洋防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学生培养工作,他就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防灾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德辅教授。
刘德辅教授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随机工程海洋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成果包含使用随机分析方法和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误差分析和传播理论等数学手段,应用于海洋工程(也包括水利工程、防灾工程等)、设计、设防标准的确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未来使用期间内工程破坏、结构失效等的风险评估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建立;各种灾害性海洋、水文、气象因素的长期极值预测理论和方法。
自1980年和1982年刘德辅教授在美国重要学术刊物提出的复合极值与分布理论以来,新理论在国内外30多项有关工程中得到应用。其中我国港口工程、海工专业全国统编教材已将该理论作为正式教材内容。随后,上述理论拓宽为二维、三维和多维复合极值与分布理论,应用于洪水灾害等分析预测、河口海岸城市综合防灾分析。有关成果已分别为国内外许多SCI、EI收录的期刊杂志等公开发表和正式录用。1987年,刘德辅教授的科研团队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针对我国援外工程——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港泥沙淤积概率预测的新理论和方法,当时在国际上尚无先例。
刘德辅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主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项目10余项,完成生产和工程单位(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公司,西部和东部海洋石油公司,胜利油田等)委任项目20余项,美国、挪威、俄罗斯国际合作项目共3项,韩国委任项目1项。
刘德辅教授认为,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和乐观精神。
自1961年留学归来后,他满怀热情投入教学、科研工作。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港水文”规范;他的脚步几乎踏遍了我国每一个港口,为提出台风影响下极端海况预测新理论打下了感性认识的实践基础。2003年9月,刘德辅教授在外地出差时受伤,但他却没有停下科学研究的步伐,在养伤期间,他扎着钢腰带,每天坚持工作,对科学研究忘我的奉献精神,让师生们无不为之叹服。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