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四届支教团成员的出发,第五届即将支教的同学也正在做着充分的准备,他们现在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记者先后采访了三位将要去支教的同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敏、海洋环境学院的迟远达、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张景昌。
“砰砰砰!”
随着敲门声的响起,王敏应约来到观海听涛。眼前这个温柔清秀的女生就是第五届即将去支教的成员,她温和的性格、爽朗的笑容、坚定的信心让我们相信她能够走好支教这条路。短暂的几句寒暄之后我们进入了正式的访谈中。
观海听涛:为什么会有去支教的想法呢?家里人支持你的想法吗?
王敏:我们在大三时有一个每月论坛,那上面讲了一些徐本禹支教的事,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感触,于是有了支教的想法。其实我的父母都很支持我,他们说不管做什么只要是我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们不会加以干涉,而且会在我身后支持我。
观海听涛:那么剩下的时间你准备怎么做呢?现在的心态怎样呢?
王敏:首先是了解那边的情况,但我现在还没开始做。自己有很多欠缺的方面,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补习一下。还有就是做好学校的宣传片,这是每一届支教团都要做的,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激发那边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好好学习。至于自己的心态,我觉得还行把,主要是调整好心态,多看看教育心理学的书,因为毕竟没有过当老师的经验。
观海听涛:有没有想到过当老师?在你心中怎样做才算是一名好老师?
王敏:当老师其实是我上中学的一个梦想,因为一个老师他所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其他方面的东西。至于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我觉得首先是要有耐心,在这之前还要要有爱心,而且教育孩子的方法应该是鼓励他们、用心与他们交流。
观海听涛:对于同龄人来说,你比别人晚毕业一年,肯定会错过很多机会的,对此你会不会有一些遗憾呢?
王敏: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去支教的机会只有这一次,而在这里的机会还有很多,因为我回来以后还准备继续读研,我想研究生毕业以后的机会肯定也会有很多的。所以不会感到遗憾的。本来我想过考研,后来觉得支教也是一个好机会,错过就没有了。
观海听涛:面对不文明的村民你会怎么做?
王敏:首先应该是要宽容吧,毕竟西部在某些程度上是落后的,这已经是一个事实了,然后我觉得要改变他们的现状普及知识,多讲讲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知道知识能改变贫困。
观海听涛:面对那边语言不通你有什么准备?
王敏:我想应该会有相应的措施,因为我们在去之前会有一段时间进行一下培训,不管是从业务、生活,应该会有先培训方言的吧。
用心交流才能让更多的人感到温暖,用心交流才能让更多的心得到抚慰,尤其是对西部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更需要给予他们真心的关怀。每一个支教团的成员都是带着真诚的心去接过这一神圣的接力工作的,相信他们与西部的孩子能心灵相通,再续支教缘。
记者:彭溶 张璐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