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观海听涛度过的第二个记者节。去年还只是懵懵懂懂的跟着大家一起互道节日快乐,今年,我对“记者”这个词的理解比去年多出了许多倍……
记者是什么?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记者是什么?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桥上的嘹望者。他要注意来往的船只,注视地平线上出现的任何值得注意的小事。”
记者之梦——始于观海
刚刚进站就遇上了80周年校庆,所以有幸参与了校庆的专题,有幸见证了观海听涛的所有成员为校庆的付出,为校庆的辛苦。那时的我,作为一个实习记者,从心底被震撼了。看着大家像一家人一样的工作和快乐,我感动而羡慕。之后,一点点地熟悉,一点点地融入。
我清楚地记得我在网站的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写稿,第一次发稿,第一次开例会。甚至,我记得我第一次没有敲门进入办公室。因为有人告诉我,进你自己家不用敲门。也许,我在那一刻开始,真正把这里当成了家,一个可以哭,可以笑,可以温暖的家。
我也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我们完全不了解采访的技巧,面对着侃侃而谈的老师,不知如何将老师的思路拉回来,结果是我们像是上了一节课一样,想要的材料却空白一片。回来后大家都很无奈,却又忍不住地笑,因为,这样的采访经历的确也是值得记忆的。之后,慢慢的熟悉了网站的工作模式,才觉得工作渐渐变得轻松起来。作为一个记者,所谓的文字功底,其实在写新闻的时候,几乎是派不上用场的。因为,新闻所需要的那种简洁不允许有过多的修饰。所以在最初写新闻的时候,一篇短短的消息我也得打上好半天。现在已经进站一年多,对所做的工作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是依然觉得,还有那么多东西需要学习。也许做一名记者,就是不停的学习,不停的进步。
记者是什么?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格里高利.法弗里说:“他们是一群热爱语言,一直精益求精,心怀敬畏地使用语言的人,一群吃苦耐劳,并随时准备被闹钟叫醒的人。”
记者之路——行于观海
说起记者,一般人会想到辛苦、危险、生活无规律等等,如今在世界十大危险职业中,记者继警察和矿工之后,排名第三。作为校园媒体记者,自然没有什么危险可言,然而辛苦却是一定的。每逢有大的活动和事件,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去报道,去深入了解。有很多时候,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午夜。
真正得到锻炼的是在今年的运动会上。从前期准备和策划时,观海听涛全站记者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入了对这次运动会的报道上。从人员安排到时间分配,从专题计划到采访提纲,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到运动会开始时,我们也像起跑线上的运动员般,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运动会期间大家几乎都是连轴转的工作着,从早到晚的忙碌着。大家在工作时都是“怒火万丈”的嘟囔着,喊累喊苦,但是,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工作。运动会的系列报道完成后,大家几乎都是精疲力尽,在总结会上,免不了有一番自我鼓励。那时,全站的记者似乎又忘却了辛苦,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而自豪。我们不是专业记者,所做的新闻也算不上专业,但每一个观海听涛人,走到哪里,都会告诉自己和别人:我是一个记者。我们的精神,是专业的。
辛苦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这信念支持,对记者的职业自豪感,对观海的热爱,也是对自己的提升,这几种感觉的交织,就成为了观海听涛人的精神。发现是我们的天职,用我们的镜头带您看世界。一代代观海听涛人,一直在努力着。
记者是什么?凤凰台记者闾丘露薇说:“假如我不是做记者这个行业,我想我的心没有现在这样宽容。繁琐的事情,不会让我感到烦恼,可能只是一会儿,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我想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特别容易发现别人美的地方。假如我不是做记者的话,我不可能走过这么多的地方,不可能漫不经心地对别人说,是呀,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在现场。”
记者之乐——融于观海
现在我习惯了很多,不再紧张,不再害怕。习惯了温暖的办公室,大家安静的工作,或是开心的谈笑。偶有来办公室接受采访的同学,都会对网站的工作气氛大加赞赏。习惯了用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相机,习惯了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习惯了网站每一寸的气氛。
很多个晚上,路过网站的楼下,看见灯还是亮着的,就会很安心,有种暖暖的感觉。灯还亮着,我的那个家还在。很多时候,就是那样的一盏灯,让我在寒冷夜里可以做一个温暖的梦。庆幸自己找到这样的一个家。谢谢站里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你们,这里才由一个普通的办公室变成一个家。也希望网站这种家的气氛,可以一直维持到永远。
又一个记者节。又一个让我们自我感动的日子。观海听涛人会在每一个记者节快乐的祝他人,也祝自己节日快乐。
记者:姚琼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