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老舍之子接过海大聘书—70年前生于青岛的舒乙昨日受聘担任海大客座教授

作者:姜好 于小阳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5-09-09

字体:

“拿到聘书,我突然发觉自己和父亲一起成了海大的‘父子兵’。”昨日,在中国海洋大学聘任客座教授的仪式上,老舍之子舒乙幽默地向记者抒发了感慨。新学期刚开始,海大一举聘任三名国内外名家担任海大的客座教授。

笑称自己是老舍“杰作”

舒乙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70年前出生的那栋房子仍在,在金口三路上,以前叫金口二路。”他幽默地说,父亲老舍先生在金口路的住所有“两大杰作”,一个是创作了短篇小说集《樱海集》,另一个就是舒乙的诞生。

“今天上午我还去了一个地方,就是中山公园里的动物园,当时陪同人员都很吃惊,弄不清楚我为什么要去那里。”舒乙接着谈起了他第二个印象深刻的地方。“父亲曾在书里谈到,两个调皮的孩子经常打断他的创作,甚至把他的文稿撕掉,一个扯着袖子,一个拉着裤脚,要父亲带他们到动物园看猴子,这两个‘小调皮’一个是我的大姐,一个就是我。”舒乙开心地笑了起来。他说,自己这次去动物园就是直奔猴山去的。

坦言“光环”之下有压力

舒乙43岁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现在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和散文传记作家,60岁开始学画,现在画画已有相当的成就。舒乙说自己是学理科出身,到后来走上文艺之路,家庭的熏陶是一个重要原因,“父亲是个作家,母亲是个画家,我当然从小就耳濡目染。”

舒乙回忆父亲时说,老舍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是“身教”,以自己的行为作为对子女的垂范。“父亲平时说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甚至感觉看到他写的,比他说给我听的都多。”

生活在老舍先生的“光环”之下,舒乙觉得也有一定的压力。不过,他说:“更重要的是自己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让我受益终身。而面对压力,关键是自己怎么看,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路来,得到社会的承认。”

舒乙告诉记者,老舍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山大当过教授,自己现在是海大的客座教授,“我和父亲是海大的‘父子兵’,这是一种荣誉,我以后也会多找机会为海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新闻来源:《青岛早报》2005年9月9日 记者:姜好 于小阳 本站编辑:李连菊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