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副校长率团访问欧洲三国四校

作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5-07-26 字号:


本站讯 受中国教育部委托和学校派遣,以王琳副校长为团长的中国海洋大学代表团一行7人于7月3日至15日访问欧洲三国四校(德国不莱梅大学和基尔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此次出访任务有三:

1、落实执行中国教育部和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共同支持的“中德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框架下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和“首届中德海洋科学夏令营”项目的有关细节。这两个项目都将于今年9月中下旬开始实施。

2、参加由我校倡议举行的“国际涉海大学协会”圆桌会议,实质性推动由我校发起的这一国际学术组织的筹建。

3、促进我校与所造访的国际知名大学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交换。

代表团成员包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陈锐,研究生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副主任、海洋生命学院院长张全启,海洋环境学院副院长付刚,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翻译室主任邹卫宁。

经过精心组织与安排,我校代表团此次访问旅途顺利,工作日程紧凑,完成了所有暨定工作目标,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有关访问背景见附件1)。主要成果为:

1、中德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1)中德三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在不莱梅和基尔,中德专家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在进行联合培养的硕士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以及2007年以前能够用英语开设的课程。

进一步明确了“1+1+1”的联合培养模式,讨论了联合培养学生的遴选条件,并确定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招收第一批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对于三校可以为留学生提供的条件进行了交流。

成立了项目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其职能。并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

(2)首届中德海洋科学夏令营

确定了2005年9月19—30日在我校举办首届中德海洋科学夏令营。德方将派遣13名教授(不莱梅大学7名,基尔大学6名)作主题报告。此次访问确定了德方教授名单和报告题目。德方还将有14名研究生来我校参加夏令营,主要是高年级硕士生和低年级博士生。我校将有同等数量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届时中德双方学生将在三校教授的指导下,听取多个领域的专题讲座并进行有关实验。

双方还确定,“第2届中德海洋科学夏令营”将于明年夏季在德国不莱梅和基尔举行。

(3)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中德三校科学家(包括德国热带海洋研究所ZMT和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IFM—GEOMAR)对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科研上的全面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举办学术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加速中德科学家的全面了解,确定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代表团一行还赴柏林拜访了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衔教育参赞刘京辉博士。刘京辉公参详细回顾了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3年10月访问德国时与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博士对该项目的商讨和动议,重申了中国教育部该项目的全力支持,并对项目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表示祝贺。


2005年7月11日,在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柏林总部,王琳副校长(左二)与不莱梅大学校长Wilfried Muller(中)、基尔大学校长Jorn Eckert教授(右二)、德国热带海洋生态中心主任V. Ittekkot教授(右一)、德国莱不尼兹海洋研究所所长Peter Herzig教授(左一为其副所长、签字代表W. Wallace教授)联合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5年7月11日,在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中国海洋大学王琳副校长、不莱梅大学校长、基尔大学校长、不莱梅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莱布尼兹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在《合作谅解备忘录》上签字。王琳副校长在签字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两国教育部官员、德方的两位项目协调专家和有关教授、中国海洋大学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了签字仪式。

中国海洋大学代表团在德国出访过程中受到极高礼遇。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负责该项目的官员全程陪同代表团一行。其亚洲处处长斯第安博士全程参加了在基尔举行的三校项目会谈。

2、国际涉海大学协会

在我校的倡议下,第一次“国际涉海大学协会”圆桌会议于2005年7月13日在法国布列斯特市举行。参加学校包括中国海洋大学(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韩国釜庆大学(National Pukyoon University)、日本东京海洋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Brittany)和德国不莱梅大学(University of Bremen)。共有5位大学校长或副校长出席会议。

应我校建议,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具体承办了此次会议。我校提供了主要的会议材料并为会议制定了日程。

为期一天的会议取得如下进展:

(1)与会大学分别对于各自学校,尤其是涉海学科进行了详细介绍。增进了相互了解,为共同结盟构筑国际性学术组织阐明共同的利益基础。

(2)着重对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的目标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一致。

(3)逐条研读并修改了由我校起草的《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章程》。并将英文名称确定为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ne Related Institutions,简称IAMRI。确定了一国一校的IAMRI管理委员会(Administration Board)组成原则。与会七校作为发起单位自动成为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协会面向世界所有涉海大学和研究机构,广纳会员。

(4)由于中国海洋大学的首先发起、积极推动和有效率的工作,与会七校一致同意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总部设在青岛,并推举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担任第一任主席。

(5)确定于2005年10月在青岛举行国际涉海大学协会揭牌仪式和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王琳副校长在会上作了中国海洋大学情况介绍,并详细阐述了对于组建这一国际学术组织的构想。

七校代表一致认可修改后的《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章程》,并举行了隆重的签字仪式。此次会议还得到布列斯特市政府和布列塔尼大区大学工业园的高度重视。七校代表受到布列斯特市市长的会见,并应邀参加了于次日举行的法国国庆观礼。

《每日电讯》等法国当地新闻媒体次日对国际涉海大学的成立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但进行了详细报道,还刊登了七国大学接受采访时的照片。另外,澳大利亚新闻媒体Townsville Bulletin也在报道中称其著名学府詹姆斯•库克大学加入了一个“新的、全球性的海洋联盟”。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副校长Nobuaki Okamoto教授在会后致王琳副校长的信中,对于我校成功组织了此次圆桌会议及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感谢和祝贺。

2005年7月14日,王琳副校长(左三)代表学校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韩国釜庆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和德国不莱梅大学的代表联合签署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章程》。

3、访问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

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Roskilde)是我校姊妹友好学校。该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院长、丹麦科学院院士Eigil Prastgaard教授于2004年10月受校长委托参加了我校80周年校庆。并于今年4月12日陪同该校校长Henrik Toft Jensen教授正式访问我校,在访问期间,Henrik Toft Jensen校长和Eigil Prastgaard教授受聘我校名誉教授。应Henrik Toft Jensen校长邀请,中国海洋大学代表团对该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

Henrik Toft Jensen校长会见了王琳副校长及代表团全体成员,不仅专门介绍了罗斯基尔德大学的整体情况,还亲自参加了有关两校合作的讨论,确定以下内容的合作:

(1)互认学分项目

两校互派学生到对方大学进行为期不超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学费互免。互派的交换学生可以选修对方大学现有英语授课体系中的任何一门课程。授课学校为学生颁发合格课程证书,母校对所修课程学分予以承认。每年每校招收互派学生不超过50名。

(2)2+2双学位项目

在自然科学领域各专业和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专业,以“2+2”模式联合培养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即进入该项目的我校学生第一、二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第三、四年在罗斯基尔德大学学习。罗斯基尔德大学认可中国海洋大学对于学生的选拔和测试。该项目学生四年学业期满后,将获得两校文凭和学位。罗斯基尔德大学对于该项目学生给予学费上的优惠。

(3)教授互换和交流
两校将致力于联合申请经费(包括国际旅费和当地食宿),用于双方教师的对等交流。

Henrik Toft Jensen校长陪同代表团一行共用了工作午餐,并于当晚宴请了代表团一行。Eigil Prastgaard教授陪同代表团参观了学校设施和有关实验室。

访问结束时,王琳副校长与Henrik Toft Jensen校长签署了两校合作备忘录。


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校长H.T. Jensen教授(后排右四)会见我校代表团一行


附件:访问背景

一、中德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

2003年10月周济部长访问德国时,与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先生就两国在海洋领域内的合作进行了会谈。应周济部长邀请,杜登豪森先生率领德国代表团于同年10月6日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并于10月10日在北京,与中国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研究部就在海洋科学领域进行合作的会谈纪要》(附件1)。

此后,在中德双方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学校在充分调研德国涉海大学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和论证,确定了基尔大学和不莱梅大学作为德方合作伙伴。在过去一年里,包括两位国务秘书(杜登豪森先生和石荷州国务秘书赫尔穆特•科尔纳先生)在内的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石荷州和不莱梅州政府负责教育的官员,以及两所德国大学的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三次访问我校。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我校于2004年7月派遣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教授赴基尔一个半月,就课程体系对接事宜与德方进行磋商。并于同年8月派遣代表团考察以上两所德国高校,同时顺访了基尔和不莱梅地区的其他海洋研究机构。中德双方在对彼此的教学、科研和基础设施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一致同意建立“中德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心”。通过以海洋科学领域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互认为切入点,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实现中德三校在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该共识被写入双方历次访问会谈纪要(附件2,3和4)。

在2004年7月16日举行的中德海洋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中国上海),德国代表团团长、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的奥利格先生向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海洋局科技司王殿昌先生通报了该项目,并表示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对该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该项目被纳入此次会议纪要(附件5)。

涉及有关附件内容如下:

附件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研究部就在海洋科学领域进行合作的会谈纪要》(2003年10月10日由中国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和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国务秘书杜登豪森先生共同签署)。

附件2 《中德海洋科学高层次培养和研究中心合作备忘录》(2004年4月5日,德国石荷州国务秘书赫尔穆特•科尔纳博士和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亚洲和大洋洲处处长克里斯蒂安•斯蒂能博士率团访问中国海洋大学期间,由中国海洋大学、基尔大学和不莱梅大学代表联合签署)。

附件3 《海洋科学高层次教育:中国海洋大学、不莱梅大学和基尔大学合作进展—会谈纪要与下步行动方案》(2004年8月13日,中国海洋大学代表团访问基尔和不莱梅期间,由中国教育部、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石荷州和不莱梅州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中德三校的代表联合签署)。

附件4 《不莱梅大学和基尔大学代表团访问中国海洋大学会谈纪要》(2004年11月18日,不莱梅大学和基尔大学代表团访问青岛期间,由中德三校的代表联合签署)。

附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海洋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纪要》(2004年7月16日,中国国家海洋局王殿昌先生和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奥利格先生在上海共同签署)

二、国际涉海大学协会

2004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校长会见参加校庆的诸位国外大学校长时,探讨并提出了成立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的动议。

之后,我校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根据“一国一校”的原则,致函八所国外大学,描述了筹建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的构想并征求其参加意向。八所大学均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决定将筹建“国际涉海大学协会”作为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国际合作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开展工作。经过广泛调研,我校起草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章程》征求意见稿。

有关国外大学对于征求意见稿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若干修改建议。在充分沟通并得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我校向所有参与学校发出邀请,建议并最终确定2005年7月13日在法国布列斯特市举行筹建国际涉海大学协会的圆桌会议。




新闻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