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讯 6月22日下午2点,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首次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并接受了海大授予的“名誉教授”称号。丁肇中为海大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的精彩学术报告,其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演讲,不仅让人感受了宇宙中的奇妙世界,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做学问的道理: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永远对自己要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出席了报告会。
在名誉教授聘任仪式上,海大为
精彩对话
问题一:请问
丁肇中:假使你要问,我和我的同学、同事之间不同的一点,可能就是比较专心,就是我只做一件事情,同时我对自己的能力常常有怀疑,所以对每一个实验都是反复检查。
问题二:您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周围的反对声总是相当多的,您不会因为这个而感觉到压力吗?
丁肇中:没有压力。别人的反对只是别人的事情。
问题三:在诺贝尔颁奖宴会上您坚持用中文致辞,您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丁肇中: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当时这样做遭到了美国官方的阻止,但我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别人的赞成和别人的反对对我是不重要的。
问题四:怎样有可能成为像您这样的栋梁之才?如何看待中国人的品质?
丁肇中:对于如何成为栋梁之才我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回答,我还需要做得更好。
中国人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在以前中国人对世界的科学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将来也一定会有贡献。对于别人怎么做,我没有资格评说。
相关链接
大师魅力百分百
下午的报告时间未到,海大逸夫馆多功能厅早已水泄不通,挤满了翘首盼望的大学生。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的第三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当时只有40岁。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没有‘树高千丈’,‘树高一丈,也要叶落归根’”。丁教授开场白中的一句话尽显其赤子之情、谦虚之心。学子们被丁教授的爱国精神感动,掌声响彻整个报告厅。在随后的演讲中,丁肇中用通俗的语言,把大家带入了奇妙的物理世界。作为一名出生、成长在美国的美籍华人,英语无疑早就成了他的第一语言,然而,记者发现,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丁教授几乎没有夹杂英文单词,他的一言一行,都让海大师生和周围的人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
幽默中见谦虚
从丁肇中的一言一行中,师生们着实感受到这位科学家严谨、谦虚的风范。在熟悉的领域,他详细解答,在不熟悉的领域,他不轻易发表看法。但是无论哪一种风格,都同样赢得掌声。在报告会结束后的提问时段,有人问
不要盲从专家
到了70年代,物理学界普遍认为所有粒子都可以由三种夸克组成,但丁肇中认为不只三种。丁肇中不断进行实验,最终发现了新的粒子,这种新物质由新的夸克组成,从而推翻了只有三种夸克的观点。他的体会是对科学要有信心,要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因为大多数的反对而改变,只有不断创新,科学才能前进。
新闻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