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背起奉献的行囊 ——记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生支教团

作者:赵笛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5-04-11

字体:


编者按 2004年10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青岛各高校有一些作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此我们将其中一些亮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在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有一支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大学生支教团。每年8月,新的团员来到这个地方,接替离开的老团员。从2001年的3个人到2004年的9个人,这些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诸多方面的困难,将自己的青春洒在了祖国的西部。

支教团的学生们都是在德江民族中学担任教师。这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支教团鉴于实际情况,备课时一般准备两份教案,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案。他们多方收集资料,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比如开设英语角,教唱英语歌,开展小角色话剧表演等,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还组织开展各类主题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摆脱了原有的自卑心理,重新找到了自信,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陈巍是第四届支教团的团长,担任英语老师。他以风趣的讲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在课堂上不仅教学生们怎样读书,更教他们如何做人。应邀请,他每周四晚上都要给全校师生做英语讲座,每次讲座大教室里都挤满了人,很多学生都站着听完整场讲座。有一次陈巍因为嗓子失声没去讲课,结果几十个学生自发买了水果来看望他,看着这一群真诚而渴求知识的山里娃,陈巍感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学生支教团是团中央等组织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国海洋大学决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着力建设好支教基地,充分利用本身的知识优势,争取将本校的项目带到服务地,为拉动德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尽快脱贫致富做出积极的努力。

2003年,第三届支教团了解到,在服务地德江县民族中学与326国道之间有800米路段基础已铺平,但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没有对路面进行水泥硬化,给学校2000多名师生进出校园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在母校的大力支持下,支教团积极牵线搭桥,争取到社会资金33.6万元用于该路段道路的硬化,当地人把这条路取名为“海大路”。在德江县,从各村寨到石板塘小学的必经之路是一座小石桥,一场山洪将石桥冲毁,孩子们只能趟水过河,若遇到雨季水势上涨,十分危险。学校通过支教团得知这件事后,积极发动团员青年捐资1.6万元,修建了一座水泥桥。最近,为改变当地因家庭困难辍学率较高的现状,学校已捐资30万元筹建希望小学。资金已经寄到贵州省同仁地区。

支教团在当地优异的表现和对扶贫不懈的努力也在感动着学校,当支教团把当地的困难反映给学校,按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学校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两年来,学校分期分批购置了20台电脑、近千册图书捐赠给服务学校,建立了微机室、图书资料库,捐赠助学金5万余元,以改善当地的办学条件,同时还向当地小学捐赠了5000元的桌椅和2000余元的图书。另外牵线组织开展了“1+1”助学活动。

一位当地学生给上一届支教团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背起奉献的行囊,去丰收希望的果实。这已成为支教团的座右铭,同时也感召着更多的海大学子继续投入到爱心的传递中,在社会实践中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闻来源: 《青岛日报》 4月11日 记者:赵笛

校团委书记初建松(右二)及第一批支教团成员张欣泉(右一)、滕云枫(左二)、刘臻(左一)与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卢雍政合影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授课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