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科技局获悉,全市上下为之不懈努力、广大海洋科技工作者翘首企盼的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正式落户青岛。这标志着此项对于青岛、山东乃至中国海洋界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历经4年多时间,终于如愿以偿“修成正果”。
据透露,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包括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973”课题项目论证。《方案》提出,将争取用3年时间建成一批由世界知名科学家领衔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在5-6个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2个研究方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争取在10年内建成世界一流海洋研究机构,跻身全球八大知名海洋研究中心之列。
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是落实《2004-2005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据介绍,在青建设的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将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吸引、聚集和培养国际一流人才,建成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实验室,使之成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主要基地和优秀科学家的聚集地,成为服务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拥有现代化大型海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综合性基础条件共享平台。
根据建设方案,在科技部支持下,由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等五部委联合共建的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建设地点为即墨市鳌山卫镇,初步规划占地约2000亩,一期工程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一期计划投入约8亿元,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主体和3个新建公共科研平台(滨海实验平台、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和高性能科学计算与数据平台),每个平台都将建立一支由首席科学家领衔的优秀实验技术队伍。
整个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由国家实验室、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大型专用设备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主体部分是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代表着我国海洋科研的最高水平,是“中心”的核心和基础;产业化示范基地是以国家实验室为技术依托,以企业为基础建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型专用设备基地将规划建设科考船及专用码头,该基地将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与国家实验室的资源共享。
市科技局局长李乃胜介绍说,“中心”的筹备与建设一直得到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目前,“中心”的部分公共科研平台、功能实验室前期整合已经开始,由科技部支持的青岛海洋科学数据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已面向社会开放。
新闻来源:《青岛日报》 3月16日 记者:张子倩
参考图: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