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平淡成歌亦风流——记长江学者陈戈教授

作者:吕小霞 张永胜 王宣民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4-12-28

字体:

图为陈戈教授在工作中

新华网教育频道 ,国内海洋遥感学科唯一一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海洋学科评议组最年轻的成员、国际海洋遥感委员会(PORSEC)秘书、美国纽约科学院国际会员、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会员……年仅39岁就被诸多光环环绕的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戈给人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直爽和平实。

卫星海洋遥感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从卫星平台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高新技术。其内容涉及物理学、海洋学和信息学科,并与空间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密切相关。

在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进行一期博士后研究期间,陈戈表现出了求真务实精神和大胆的质疑精神。刚到法国才半年,他就对国际卫星测高领域的权威专家、曾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上发表多篇该领域开创性论文的美国知名学者Dudley Chelton教授的有关“卫星高度计海洋潮汐观测的频率混叠问题”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并指出了错误所在。Chelton教授此后特别在美国《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杂志上更正了错误并向陈戈致谢。等到陈戈离开法国时,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空间海洋学部主任Kristina Katsaros教授当着众多人的面对陈戈说:“在卫星测高领域你们中国也有国际水平的专家了,你就是一个!”

陈戈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法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等8项重点科研任务,不仅为学校开辟了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海洋地理环境等新兴研究方向,而且在卫星海洋大气遥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利用卫星高度计反演全球海洋降雨的遥感方法,为卫星高度计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首次从能量角度对卫星高度计的采样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系统地阐明了频率混淆对高度计海洋信号恢复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消除这些影响的方法,对我国计划发射的高度计卫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高度计海面风速反演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有效改进,提高精度10%。利用卫星遥感观察并发现了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太平洋无风带的经向震荡规律,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此外,他还成功地利用卫星散射计和高度计联合观测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位于赤道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三大“涌浪池”及其东向强化结构。他的这些研究工作均属国际前沿,部分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他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20篇代表性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这些论文发表后,不仅被英、美、法等数十国学者来函索取,而且被10余种国际知名SCI刊物及多部国际权威学术专著引用。同时,他的关于全球海面风场变异的成果也被《科学通报》杂志中、英文版分别选为封面,予以重点报道,这在海洋遥感研究领域还是头一次。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他在国际学术地位的不断提高,自1995年以来,陈戈4次应邀担任在法国、加拿大、印度和新加坡等地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卫星高度计”或“海洋遥感”分会主席,成为该专业最年轻的分会主席之一;并应邀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举办的高级研讨会上作特邀报告,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建功乐业,名至实归。2001年以来,他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和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多项荣誉。此时的陈戈依然是那样淡然:“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平凡的人所做的平凡事,这些荣誉是对我的激励。前面的路还长。” (吕小霞 张永胜 王宣民)

新闻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