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
乔治·艾斯珀的一句话——“我为新闻狂”划破时空敲打着我的心,如同一块小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新闻是时间的易碎品”,却是一种催你奋进的责任,如同抽打陀螺不断旋转的皮鞭。做学生记者,如同背着一块石板在剧院里看戏——压力很大,但却是在与高雅的艺术对话。
伤痛比幸福更能刺痛你的心。在新闻网,我曾有过无数次地懊悔。可惜,一切都无法重来一遍,懊悔永远定格在遗憾的色调上了!
第一次懊悔是在采写《魏蕾:在幸福中游泳的女人》时,当时我没有一点点采访经验,没有合适的切入点,没有严谨的采访提纲,甚至连几个封闭性问题都没有,我就去了。在采访中,
第二次是在写完《义务献血有误区 正确认识没担心》的时候。当时的不负责任成为我嘲笑自己的典型事例。当时,我试图尝试用心理学去分析校园里很多同学不乐意献血的现象,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个无聊而又没有意义的话题。但通过查阅书籍,我还真找到了正反两方面的理论依据。可惜我的知识层次是那么浅薄,连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皮毛都没学到,就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现在回头看看,当时自己幼稚得近乎愚蠢。
第三次懊悔来自同事冯文波给我的“当头一棒”。这次教训是新闻意识的淡薄。
……
懊悔,不是主色调。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既有“科学·人文·未来”论坛期间的奔波忙碌,也有与央视记者一起采访毕淑敏老师的激动亢奋、还有整理海大校史的顶礼崇敬、还有稿件被其他高校转载的欣喜雀跃……
在新闻网的一年,我发现自己日渐“无知”——什么都问;日渐软弱——容易感动;日渐沉静——开始思考。
新闻采访与写作,流泪的狂欢;观海听涛新闻网,让我们跳舞的舞台!
记者:陈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