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让同龄人告诉你什么是健康的性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04-11-26

字体:

  “我们的同伴教育不可能阻止同学们的性冲动,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同学们: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重重的责任。”

  本报青岛1118

  余登魁,将近18的个头,身材消瘦,戴一副细边的眼镜。刚见到他时,没有看出他

与普通的大二男生有什么差别,但就是这么一个高高瘦瘦、看起来有点腼腆的广东小伙子经常要在同学中讲“什么是性”、“应该怎样面对男/女友提出的性要求”。

  他是中国海洋大学“最有名望”的社团———爱心社的社长。在爱心社,余登魁和他的伙伴自发地在进行“同伴教育”,也就是大学生的性教育。

  爱心社搞同伴教育源自一个名为“马里斯特普”的国际组织在学校进行的几个讲座,余登魁他们觉得这样的讲座对自己帮助很大,希望更多的同学也能获得这样的帮助,于是他们到学校所在地(青岛市市南区)的计划生育协会找到比较规范的性教育教材,并结合讲座中学到的知识,开始在学校里开讲座。

  “同伴教育是以同伴合作的形式来增加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教育内容涉及人生抉择、婚姻与爱情、性健康与性安全等。就是通过有一定情感基础的同龄人相互沟通、交流,传达健康、正确的青春期性观念。”该社团另一名社长徐鹏飞这样解释同伴教育。

  “我们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哪个没有过性冲动?但是如果由老师站在那里讲这种课程,我们会很不好意思去听,而且心里有疑问也不太敢讲出来。同伴教育好就好在它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该校一位同学这样说。

  一位青年同伴教育者说:“年龄不是人们学习和做事的障碍。我们尊重成年人,他们有知识和经验。但是,我们也希望被尊重,因为每个年龄段有自己的学习和分享的方法。”

  恋爱、性其实是大学生们无法回避的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性教育专家高德伟教授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已经大大提前了,从性生理成熟到结婚,存在着一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性等待期”,大学生其实正处在这样的阶段,但是由于教育等问题,很多大学生在这个等待期中并没有很好的知识储备。

  余登魁介绍,在一次讲座中,爱心社的主持人在黑板上写下了“性”字,让同学们马上把自己看到这个字后的联想写出来,结果,同学的联想几乎都与性行为有直接关系:“性爱”、“接吻”、“婚姻”……“其实性行为只是‘性’包含的一部分,它还包括性心理、性生理、性别认定等很多方面的问题,我们的讲座其实是在更多地告诉自己身边的同学什么是全面的、健康的性。”余登魁说。

  但是几个20出头的姑娘、小伙子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谈“性”,多少有些困难。副社长王飞同学回忆,在最初的一次培训中,一位女生“愤然离席”,她说受不了听到那么多的性用语。大多数社团的骨干都遇到过同学的不理解,甚至一些风言风语,“他们可能不会当着我们的面说什么,但是我们能从他们‘诡异’的笑容里读出一些不友好的东西。”余登魁说。

  有专家指出,大学生有性的需求是非常正常的,关键在于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性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是非常隐私的问题,我们的同伴教育不可能阻止同学们的性冲动,但是我们可以告诉同学们: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重重的责任。”徐鹏飞说。

  据了解,从200311月开始同伴教育以来,海大每3个星期就会有一次活动,来参加过培训的同学从原来的30人,已经发展到了现在的270人。1122,同伴教育将在天津进行更高规格的一次主持人培训,青岛高校只有一个名额,就是余登魁。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