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的感受
在进入海大的第一年,就能够参加海大的80年校庆活动,而且是以记者的身份参与到校庆活动中去,真的是一种幸运。
我参与了“海大历史文化遗产”专题板块。查找相关校史资料、历史名人过程中,了解到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沈从文和科学家赫崇本、童第周等都曾在这里任教,突然对学校有这样80年的辉煌历程感叹不已。10月24日的校庆庆典上我更深地感受 到这一点。很多知名校友,如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等都回来母校献上他们的祝福 ,对海大的深情点点滴滴都表现在激情昂扬的讲话中。在这一天中我还采访了学校的校庆志愿者及其他媒体的记者,他们也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海大80周年华诞忙碌着 ,志愿者疏导交通、销售纪念品、为老校友指路等,一整天都坚守在岗位上。记者从早晨开始就整理前一天的稿件,上午写校庆庆典的报道,下午又上传新闻及图片 。从他们认真与执着的工作态度中我感受到海大学子那种踏实勤奋的品质。
经历校庆,以记者的身份,我想说:海大如海般博大,即使我们只是这片海洋中的一滴水,那也一定是让人羡慕的一滴水。
蓝色·红色
80校庆,每个人都体会着不同的感受。各种各样的校庆活动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海大。这些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和校庆文艺晚会。一场我参加了,一场没能参加。
很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参加论坛。后来通过网站的视频新闻看了录像,就特别的后悔没能去现场。这是我所在的大学举行的国内首届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对话。我体会到了海大的一种文化,一种内涵。科学与人文怎样融合?人类应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世界的、全人类的问题?我们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思考?大师们深刻 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一次科学与人文的交流,一次思想火化的碰撞。我开始认识了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海大,我想到了校庆徽章上那一湾深沉的蓝色。
幸运的是,我观看了期待已久的“蓝色辉煌”海大80校庆文艺晚会。开场声声使人震撼的钟声仿佛把我带回了海大曾经走过的沧桑岁月,仿佛又让我听到了海大80年走过的铿锵足音。我被幻化绚丽的灯光和热烈喜庆的舞美深深地吸引着。一股自豪和骄傲油然而生。那是为我的大学专门举办的晚会啊,庆祝她八十年悠悠的历史!小品《山海情》更让我对海大“海纳百川”的校训有了另一种认识,正是这种博大的胸怀教育我们一批批的学子关注社会、投身社会。听着孩子们稚嫩单纯的呼唤,我的心颤了。我相信在很多看过的人心中都一定种下了一粒种子,它能让我们日渐荒芜的善良在温暖的阳光下苏醒、成长、繁盛、传播……是呵,有太多渴求的眼睛在等待着我们,有太多贫瘠的土地等待着我们抛洒我们年轻的热情啊!我开始认识了一个热情的海大,我想到了校庆徽章上那一抹灿烂的红!
蓝色,红色。深沉又不失热情,这就是我在校庆中重新认识的海大。
——记者 杨艳
泪光里的思念
校园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作为一名新记者,这几天的情绪颇为高涨,因为有很多的人和事要我们去采访。采访工作忙碌而又充实,我们不放弃任何一点采访的机会。两天的工作中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老校友对母校一片深深的怀恋之情。
看着校园里一位位信步徒行的老校友,花白的头发印证了海大80年的历程。他们的眼光摩挲着那些定格在记忆深处的古老建筑,眼睛里流露出的对母校的深深怀恋。他们的眼睛里泪光点点,激动的话语里透露出他们殷切的思念之情。一次次在胜利楼、六二楼前合影,仿佛将他们拉回了遥远的当年;一张张照片映出了他们欢乐的容颜。他们的眼睛里跳跃着满足与欣喜,我的心一次次被他们的欢喜与陶醉所激荡。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校友写的词:
离乡始悟乡愁,
解缆初上兰舟
夜归晚风景
相伴花影登楼
登楼,登楼
仿佛月色依旧。
我想即使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冲淡了校园在老校友们心中的印象,也绝不会冲淡对她深深的眷恋。
——实习记者 周云云
无冕之王?
作为观海听涛的一名新记者,我有幸参加了海大八十年校庆的采访活动。刚接 受采访任务的时候,仿佛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认为没赶上辩论赛的我终于可以在这次活动中一展身手,可真正到了执行任务的时候却发现成功来得并不容易。比方说,去范曾先生画展时,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挤进去。
通过这次活动,总算对记者这一行有较深刻的了解。以前总以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凭一张薄薄的PASS便可通行世界,现在才知道没那么简单。作为一名记者,首先要有灵敏的嗅觉,要善于发现新闻,发掘幕后的故事。更需要具备的是执著的精神。我也因此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实习记者 李晓军
如果可以,我想借上帝的眼睛
匆匆太匆匆,一切都在未来得及思考时已翩然而逝,那些原本我们还紧张得不知该如何面对的未来时的事情,在顷刻间却已成为了历史,这可以说是两天来我作为派出记者最大的感触。
想想这两天,当我站在黄海饭店的大厅里,目睹各个兄弟院校的领导们与本校领导亲切的握手轻松的聊天时,那种感觉只能用一个词形容:温馨。当我奔波在校园的林荫路上抓拍逛校园的校友时,他们那种睹物思情的幸福笑容,那种对母校割舍不下的深深眷恋,不只一次的打动过我,当我坐在文苑楼的阳台上,看着庆典会场旌旗翻飞,群鸽齐舞的恢宏场面时,我发现我对海大的敬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定格在那些激动人心的难忘时刻,然而无论多么强烈的愿望在时空面前还是显得很苍白无力,该逝去的和不该逝去的最终还是都逝去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笔记录下繁华大海中的浪花。说实话,第 一次觉得的作为一名记者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如果可以,我真的想借上帝的一双眼睛,我相信对于万能的上帝,他的眼睛一定能将所有的一切看在眼底,即使他偶尔会打盹,但如此盛大的庆典,上帝一定舍不得错过。如果我真有上帝的眼睛,我要把看到的一切在心底凝成一滴幸福的泪,在每个将醒未醒的时刻好好地去回味。
——记者 张小玲
奔跑在路上
写在前面的话 :当有关校庆的一切工作告一段落,当我坐在椅子上,微闭双眼,听着《卡侬》从录音机中倾泻而出的时候,舒缓而清新的音乐将我大脑的每一个脑细胞放松下来,心中更多的是一种满足。人有时候会在一种忙乱中迷失自己,不知道自己同时在观海听涛网站和海大之声广播站里工作是一种幸运还是自讨苦吃。作为学校宣传的重要平台,两边的工作都不能懈怠。我这两点之间奔跑的过程中亲身体会着忙碌并快乐的感觉,并深深为之沉醉。在一个暂时的放松中,我开始回忆自己这几天忙碌的结果。
( 镜头一:采访中的“手足无措”)相信我的同仁们都会有这种感慨。之前,观海听涛就校庆就列好了专题,我的任务是针对校友的采访,但当我们终于确定采访对象时,因查不到校友们的资料心急火燎。我们获悉,从各地赶来的校友们在校的时间非常短,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短暂的时间“抢”到人。我们调动各院的记者非别到院系的校友见面会上找人,终于在各院的研讨会上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采访。操场上洒满我们的焦虑,会场上有我们的身影。但当我接触了那么多优秀校友,并在他们经历中看到成长的过程时,我真的一点都不后悔。这些校友们是我们的典范,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经历过和我们一样的迷茫与快乐,也曾在学习与社团活动中权衡过,想到这里,我就充满了兴奋,在这样一个秋日里,我抬头看天,那里充满了希望。感谢一同陪我奔跑的站友。
( 镜头二:录音室里的“歇斯底里”) 广播站的傅老师说在23号时要将校庆专题录制好,并且要求相当高。我深深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因为作为一名“老”播音,我清楚的知道要在一种亢奋并沉稳的语调中,将校史陈述出来,并且一丝错误也不能出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一旦在读中出现错误,整段都要重来。我的嗓子在一边一边中的重述中,干涩欲裂。在小心翼翼中,我尽量将自己的声音控制好,我们最终是在共事的朋友们的帮助用了三天的时间录制成功。但是,当听见自己的声音响在广场上空时,我真的有一种成就感。虽然知道那不过是幕后的努力而已,但心中的满足的确是难以形容。感谢我的制作贺枫,心中有种患难见真情的触动。
“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泰戈尔的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飞奔的身影也曾经飘过这个校园的每一角落,在两个点中,在一片秋的沉静中忙碌中并快乐着。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仍旧会忙碌,仍旧会奔跑。我想:人的一生都会在路上,而只要在路上,我,就永远不会停止奔跑。
——记者 张倩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