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的毕淑敏,一脸笑容,一脸慈祥。在她谈《幸福的科技和科技的幸福》时,她也提到自己集世界上四种最大的幸福于一身。刹那间,仿佛所有的幸福都凝聚到她身上。但她在演讲中提到自己并不感到幸福,甚至惶然、失落、深深的悲哀。随后她用十几分钟的演讲向我们阐述了自己的“不知足”。在本站记者分别与中央电视台记者、青岛早报记者一起对毕淑敏做采访的时候,她耐心地讲解,深入地论证。让我们见到了另外一个毕淑敏。
“参加这样的论坛,我还是第一次。能与顶级的科学家一起探讨‘科学·人文·未来’的话题,我很受启发。”坦率而谦虚是她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对于“科学·人文·未来”论坛,毕淑敏说,我是医生出身,医学属于科学范畴,包括我后来学的心理学,拿的也是理科学位。我对科学很喜爱。科学带给我们的便捷,我们都有切身体会。但同时我也写过一些小说。可以说是集科学与文学工作于一身。我觉得科学和人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更进步,更强大,更文明,更幸福,使人类的前途更光明。我觉得所有科学归根到底其实都是人学。包括我在《血玲珑》中也写到卜绣文在危机关头希望再生一个孩子,这一方面涉及到科技的帮助,一方面也牵扯到人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科学和人文是为了同一个目的。”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科技的生力军。毕淑敏对大学生更是充满了殷切的希望,“好像文科生对历史、哲学关注多一些,理科生由于功课比较繁重,课业比较难,有可能觉得只要自己记会书上的公式,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大学生要关注人文,关注人文科学。今天论坛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些科学家身上的人文精神。人需要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价值。”
提到当今很受欢迎的校园写手郭敬明时,毕淑敏老师马上问:“是写《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郭敬明吗?”当得到肯定答复后,她答到“他很有才。《梦里花落知多少》写得很真实。反映了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一种心态。” 在采访中,她还提到,写作是不分年龄段的。但作家应该注重生活的积累,厚积薄发很重要。当问到不少读者反映郭敬明的语言有些“流氓”,有些不成熟时,毕淑敏笑了。她更愿意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当语言被用作写作时,允许作家加工,有所节制地加工。”最后,她满怀希冀地说:“郭敬明很有才。他应该更加注重积累,将最精华的部分展示给读者。”
“在西藏阿里的生活,给了我很多思考,有些近似于哲学的思考。在阿里的时候,面对群山,我就一直问自己‘我是谁?’这些思考对我的文学创作影响是巨大的。我最近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也许一两年后跟读者见面。也许更久。”在采访的最后,毕淑敏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当年“面壁十年”在她创作生涯里的深深烙印。
记者:陈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