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到床了,太累了。”这是工商管理2004级学生施曼进宿舍说的第一句话。
8:26分,来自杭州的她走出了青岛火车站的出站口,走向海大的接待处。她立刻收到师兄师姐的热情欢迎和热心帮助。
选择海大总是有原因的:偏爱青岛的宜人气候,喜欢青岛美丽的欧式建筑。她在志愿表上郑重地填上“中国海洋大学”。“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尽管我超出浙江省重点录取线二、三十分,但“冲击”浙江大学毕竟有点冒险,所以我选择了依山傍海的海大。”
走在岛城的街上,早晨的海风吹来,她不禁打了个寒战。“青岛的早晨挺凉的。”这是她对青岛天气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走进属于自己的大学,有些亢奋;但一天一夜没有休息,还是让她有些疲惫。她靠在母亲的肩上,静静地呆着。看到大海,她的眼睛一亮,脱口说出:“这是海吗?有点像西湖。”路过中山公园的灯展时,她又说:“灯展,杭州也有。”原来她是在寻找家的感觉,寻找家的温暖。相对于腼腆少言的施曼,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母亲话则多了许多。对青岛的海景、街道、建筑赞叹不已,并与车上其他新生的父母聊着有关海大的话题。
终于到了鱼山校区。但到底到哪里去报到,浮山校区怎么走,工商管理专业属于哪个院等一系列的问题仍搞的她一头雾水。在别人介绍下,终于挤上了赶往浮山的班车。正好旁边有一个大二的学生。母亲可算是找着一个熟悉海大的人了。从学校的建设、校区的分布到宿舍安排,电话卡、手机卡在哪里办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问了个遍。最后母亲又猛然想起一件事。“同学,青岛有没有台风?”原来今年8月份杭州遭受了一次台风袭击,伤亡100多人。现在独生女儿来到青岛,不得不对这儿的气候条件问个清楚。当听到“没有”的回答后,母亲终于舒了一口气。
“她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家,以前上学都在家住,这次来这么远,而且还要在上海转车,不送到学校还真不放心呢。”母亲拎着重重的行李箱。箱子里装着春夏秋冬的衣服,还有英语书籍、文具,以及重重的期望和关心。
下了车,据学校安排,院系注册、财务处缴费只允许学生自己去办理。看着两项最累人的活自己帮不上忙,只能干坐着等,母亲更心急。但说起孩子,父母永远有聊不完的话题。施曼的母亲说:“我家孩子从小就是那种乖孩子,学习很刻苦。人家都说,‘施曼考大学不用愁’。不过就是自立能力不行。家务干得少,只会洗碗,洗衣服、做饭方面,可不行。临走这几天,我还加紧教她怎么洗厚衣服,怎么收拾衣物。总是觉得教不够。”
没有把钱存入银行,带现金来缴费则比刷卡麻烦了许多。走进报到处,施曼不得不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跑——教务处报到、财务处缴费、公安处办理户口手续、饮食服务中心办饭卡、学生处领取军训服装。好不容易完成了繁琐却必不可少的程序后,终于轮到去社区服务中心领取被褥等生活用品了。
走进海大校园两个半小时后,施曼带的一个大旅行包,一个皮箱,一个书包,一个手提包终于整整齐齐地放在了她的床下。母女俩终于可以歇一歇,吃点东西了。毕竟上次吃饭已是10多个小时前的事了。
就这样,2004级中一名普通的学生施曼以普通的方式来到了海大。但在她的人生经历中,这一天是宣告自己从高中生转变成大学生的日子。在这里她将要开始新的学习,新的生活。
记者:陈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