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层面的广泛性和理论的系统性。将经济发展、税收收入与税制改革这三个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层面放在一起研究,实际是阐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基本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作者大胆作出税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力的科学判断,把制度创新、税制改革确立为本书的主题。
从理论上论证了存在最优税制的客观性。作者引用了新制度经济学者诺思的“制度富国论”,如果“预期的净收益超过了预期成本,一项制度安排社会被创新”的基本原理,认为税制的变迁同样如此,潜在利润大于预期成本是税制改革的前提条件。另外,从税制改革中实现的帕累托改善型和福利改善型两个标准,他引用了社会福利函数柏格逊—萨缪尔森型、赫蒂奇和温纳1997年税制模型及拉格朗日函数,从公共选择理论上对最优税制改革进行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来论证税制改革的必然性、客观性、紧迫性;从实证角度对我国目前宏观税负的不适应性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介绍和评价了公平课税论和财政交换论;科学地进行了最优税制的博弈。
首次提出“五段论”的改革思路。在认真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里税制改革演变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界定了每个时期改革的特征,提出了“五段论”的改革思路。作者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税制改革,定义为第五阶段的改革。这一阶段改革将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又一次突破性的发展,应验了我国税制约每10年一次突破性改革的规律。
提出了七大税种的改革建议和开征措施。作者在结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最优税收实证,立足我国税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国际税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思路和主要包括依法治税、税收信息化建设、税收征管、电子商务、税费改革以及税收管理体制变革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及配套措施。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消费税的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具有前瞻性和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勾画出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及配套改革的蓝图,对税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简而言之,新一轮税制改革箭已搭弦,今后中国税收制度总体走向将呈如下特征:税收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税收的法制刚性会越来越强,税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将逐步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过渡,税收制度的开放性和国际性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税负结构会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改善,宏观税收负担会相对平衡并缓慢增长,税制结构会逐渐优化。
来源:《青岛日报》 编辑:杨靖文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