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报青岛2月26日讯(记者 姜淑芹) 对于在单位食堂就餐的上班族、大中小学生等数量庞大的集团消费者来说,如何保证每天吃的饭菜卫生质量有保证,青岛市今年将启动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设置食品安全“过滤网”,为岛城百万食堂用餐者把好饭菜卫生安全关。
今天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对本学期60吨肉食采购进行公开招标,有5家供应商参加投标。学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学生权益委员会的两位学生代表负责评标。除了买家卖家 外,青岛市“菜篮子”办公室、工商、质监、卫生、畜牧检疫等相关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也列席了今天的招标会,对供应商的资质和卫生、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现场把关。投标者不仅要接受校方代表对价格、服务方面的提问,还要经得起评审专家对生产检测、卫生防疫方面的专业质询。
海大后勤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学校要保证2万多师生的食堂用餐,每年的采购支出近2000万元,以前很多供应商上门联系,都说能保证质量,但靠学校自己去考察毕竟不专业,现在有评审委员会把关,不合格、信誉差的企业根本没资格参加招标会,质量有了保证,而且引进竞争能降低采购成本,今天青联公司现场报价就降低了5%,一下子给学校省了不少费用。
据青岛市蔬菜副食品办公室郭健主任介绍,目前青岛市在单位食堂用餐的群体接近百万,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后果及影响无法估量,青岛市的“阳光食品工程”就是为集团消费大户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放心食品供应商,把采购活动公开化以利于监督,现在海大、青大、澳柯玛、国税局等13家单位正陆续进行试点,20万用餐者将率先吃上“阳光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鲁晚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