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承担的国家“十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取得重大突破,低产、多病、死亡率高等一系列长期制约我国扇贝养殖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将有望得到根本解决。这是日前国家863资源与环境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主题办公室委托山东科技厅主持邀请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工程院、青岛海洋大学等6位专家对该课题现场验收后得出的令人振奋的结论。
扇贝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最高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但长期以来,我国扇贝养殖业一直采用的是野生种,适应性低、抗逆性差、产量低,病害频发。1999年仅山东省20万亩左右的养殖扇贝,发病面积就达12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人民币。种质混杂、病害频发、养殖个体小型化已成为制约养殖扇贝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扇贝养殖业的良种化亟待解决。
“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是“十五” 863计划重大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的重点攻关课题。以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包振民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团结协作,刻苦攻关,在扇贝的分子标记,基因连锁图谱构建,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研究了扇贝复杂交配系统的数量性状分析、扇贝良种培育的技术路线和方案,解决了远缘杂交的生殖隔离技术难点、优良品种的规模化制种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培育了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明显的优良品种,有望成为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第一个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是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技术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