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担的一项国家“十五”863课题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新闻中心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3-12-23 字号:

由我校承担的国家十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取得重大突破,低产、多病、死亡率高等一系列长期制约我国扇贝养殖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将有望得到根本解决。这是日前国家863资源与环境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主题办公室委托山东科技厅主持邀请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工程院、青岛海洋大学等6位专家对该课题现场验收后得出的令人振奋的结论

扇贝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最高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但长期以来,我国扇贝养殖业一直采用的是野生种,适应性低、抗逆性差、产量低,病害频发。1999年仅山东省20万亩左右的养殖扇贝,发病面积就达12万多亩,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人民币。种质混杂、病害频发、养殖个体小型化已成为制约养殖扇贝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扇贝养殖业的良种化亟待解决。

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十五 863计划重大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的重点攻关课题。以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包振民教授为组长的课题组团结协作,刻苦攻关,在扇贝的分子标记,基因连锁图谱构建,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研究了扇贝复杂交配系统的数量性状分析、扇贝良种培育的技术路线和方案,解决了远缘杂交的生殖隔离技术难点、优良品种的规模化制种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培育了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明显的优良品种,有望成为我国海水养殖动物第一个人工培育的新品种,是养殖扇贝的遗传改良技术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记者在验收现场看到,遗传改良后的新扇贝品种比对照组明显个大壳厚、大小匀称、壳色鲜红、活力强,无死亡个体或空壳现象。一年生长的扇贝平均体高在6厘米左右,超过对照组35.2%,贝壳厚高比达0.34,超过对照组10%,保守估算增产在40%以上。专家们对这个我国人工培育的海水养殖动物新生儿爱不释手,赞不绝口。863海洋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王清印研究员等专家认为,栉孔扇贝这一优良品种的培育意义重大,这一成果改变了我国海水养殖动物无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的历史,在目前扇贝养殖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新品种的推广对重振扇贝养殖业,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作用很大,非常及时。优良品种的培育是实现海水养殖业农牧化的核心,也是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的重点攻关领域,海洋生物技术主题的唯一的重大项目就是海水养殖生物的种子工程。我国发展扇贝养殖的潜力巨大,该成果的研究和推广,为我国养殖扇贝的遗传育种研究及养殖业的持续发展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必将对我国海产养殖生物的育种学的深入研究,良种产业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推动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