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俾斯麦兵营7号楼

作者:撰文/鲁海 摄影/王超鲁来源:青岛日报发布时间:2003-12-23

字体:

  

德占青岛后,将青岛山以德意志帝国原宰相俾斯麦名字命名,在俾斯麦山上建了南北两座炮台,在山坡上建了营房,称俾斯麦兵营。7号楼是军官营房。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利用这座营房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随着北洋政府的倒台,私立青岛大学停办。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1929年筹办国立青岛大学,仍以俾斯麦兵营为校舍。蔡元培是筹备委员之一,1930年初全家居于7号楼,9月,学校正式开学,任命杨振声为校长,蔡元培迁居平原路。

  国立青岛大学开学时规模很小,全校只有学生200余人,女生更仅有30多人,7号楼楼下为女生宿舍,楼上为女教职员宿舍。

  女作家方令孺是安徽桐城人,任中文系讲师,她是“新月派”女诗人,住于楼上。参加闻一多、梁实秋等人的社会活动,与徐志摩通信探讨新诗写作,结集出版时定名《信》。

  李云鹤(江青)是校图书馆管理员,也是中文系旁听生,与方令孺是邻居。解放后,方令孺是浙江省文联主席。1978年她说:“我教了一辈子书,教了许多好人,也教了一个坏蛋就是江青。”

  沈从文也是中文系讲师,这时已是成名作家,但以未读过什么书为憾,所以带他的九妹岳萌来青岛就读于青岛大学外文系,平时住在一楼女生宿舍,星期天去沈从文福山路宿舍。巴金回忆,他来青岛时,沈从文和他九妹一起陪他游青岛、散步。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作为日本、美国兵营。1948年山东大学收回校舍,7号楼做了校图书馆。


青岛日报 2003年11月14日第15版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