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中间物”

作者:了一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3-12-21 字号:

9月23日下午,王蒙先生接受了国内10多家媒体的采访,半个多小时的谈话中,王蒙妙语连珠,亦庄亦偕,挥洒自如,彰显着名家的智慧和气度。

“我只是一个话题。”

  因为国内作家举办作品国际性研讨会的并不多,所以记者们最关心王蒙对这次国际研讨会的态度。王蒙的回答显然已经把自己摆在一个“中间物”的位置。他说,这个会不是他的起点,因为自己不再年轻,也不是终点,因为他还有很多话要说,还会有作品问世。他是一个中国当代文学的见证者和劳动者,这个研讨会是一个平台,他提供的是一个话题,一个评说当代文学和大学教育的引子,同时也可以听听专家朋友对他作品的解读,这种解读可能包含了遗憾与批评。他相信由海大主办的这次会议,不仅对海大的人文学科发展会有影响,也会对青岛的城市文化产生影响,这么多的作家、文学评论家聚集在青岛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现象。

“我的性格是文人化的”

  王蒙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是多重的,这些个复杂角色也使我们看到了他性格的多样性,作家,诗人,政府官员,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

  王蒙笑答:对于我来说,多种角色的承担是很自然的。少年的时候接触到共产党,从此进入的阅读世界和之后投身的革命运动就使自己带上了政治化色彩,这一生都没有与政治分开,现在还身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不过我认为自己的性格本色是文人的。我爱说爱胡说,但说真话,是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在任文化部长的时候,看一出京剧《哭塔》时眼泪流得哗哗的,擦着眼睛时心里就在想:这个部长当不得了,这么容易落泪,太感性了。我最不政治化的时候是在《狂欢的季节》。但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后,自己已经能够冷静察事理智断事,不再是个书呆子了。矛盾的性格本身成就了多重角色的承担,而多重角色也给自己带来了苦恼,但是这苦恼又是写作的珍贵材料。

“仍然有倾诉的激情”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的出版是否意味着19岁以《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已经由激情写作走向经验写作?是否已经不能创作而转向写回忆录?

  王蒙说,我的激情并没有消解,从《青春万岁》开始这种激情就一直持续着,不过在不同的年龄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我现在70岁了就不能再像19岁那样的冲动。我没有感到疲劳,也没有迟钝,我靠经验写作,但有激情,在《狂欢的季节》、《歌神》中可以感受得到。《自述》是应出版社的约稿写的,是被出版社划归在时尚的“励志”类图书中的,所以不算是回忆录。新作长篇《青狐》已经快要脱稿,如果有机会看到这本书,会发现我是在用一种以往没有过的角度写作。我之所以还在写,是因为我仍有倾诉的冲动。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