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与海大文学院

作者:王继贵 曾庆华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3-12-21 字号:

海大曾经有过引以自豪的人文学科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化巨匠的身影曾闪现在这里,老舍、闻一多、梁实秋、洪深、沈从文、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他们或任教于此,或讲学、创作于此。当时可谓是作家学者云聚,人文气象云蒸霞蔚。但随着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新成立的山东海洋学院以理工科为主,人文气象随之大减。虽然我校已成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并于1995年重新设中文系,1997年成立中国语言文化学院,2002年更名为文学院,但与独步全国的海洋和水产学科相比,我校文科显得单薄弱小,不成气候。

  于是,我们请来了王蒙,有了名家课程体系,有了驻校作家制度。于是,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文学大师对一个文学院、对一所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生姿态:受聘第一步棋

  为了重振海大人文精神,延续海大80年丰厚人文底蕴,塑造新时期海大形象,扩大海大人文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2002年4月1日,我校聘请著名作家王蒙担任文学院院长。王蒙先生在聘任仪式上发表了精彩的就职演说。他说:“我对海洋是十分向往的,我的小说如《海的梦》、《听海》等,以及以海洋为题材的诗歌里面都写到了海。将海洋学科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新的课题,我将作为海洋大学的一名‘学生’,和师生们共同学习,为恢复海洋大学人文科学尽微薄之力。”王蒙先生继续说:“贾平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是农民》,我想我要是写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呢?就叫《我是学生》。回顾我自己的生活,我认为对我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我每天坐在那儿学外语的时候,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能被人剥夺的,那就是学习。”王蒙的睿智、幽默与机敏直接感染了我校广大师生。在与王蒙短短的几天时间的接触中,大家明显地感觉到了王蒙这位文学大师的巨大魅力。“天机参悟好心情,肆笑漠风作凤鸣。万水千山无厌足,只因定位是学生”是沈善增对王蒙先生的评语,王蒙先生将自己始终定位于学生的人生态度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胸怀:不管自己获得了怎样的地位和声誉,始终保持学而不厌的态度。

运筹帷幄:开设名家论坛

  王蒙先生受聘海洋大学文学院院长之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设“名家论坛”,充分显示了王蒙先生的智慧。对于大师级的人才,刚性引进的难度很大,但引进大师级人物的智力和其他资源则相对要容易得多。大师的柔性引进,不仅可以利用他们的学识为某一学科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吸引和凝聚其他资源都非常重要。2002年4月,王蒙身体力行为海大学生及慕名前来的岛城学子近600人献上了一堂题为《小说的可能性》的精彩讲座,拉开了“名家论坛”的序幕。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童庆炳教授,当代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柳鸣九,文艺理论家何西来,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和翻译家、博士生导师朱虹先后作了专题报告。在此之后,童庆炳先生、何西来先生以及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严家炎更是分别开设文学理论、杜甫诗论、现当代文学专题等课程,进一步把这一制度推向深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院“名家课程体系”。

锐意创新:首创驻校作家制度

  与文化名人们比邻而居,聆听他们精彩的演讲,一起探讨文学、人生,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事。2002年10月29日,受王蒙先生邀请,国内文坛上德艺双馨的5位著名作家尤凤伟、毕淑敏、余华、迟子建、张炜来到我校,海洋大学作家周开幕。五位作家从管华诗校长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我校的“驻校作家”,这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开先河。

  深秋的校园依然绿意盎然,参天大树见证着上世纪初我校名流荟萃、风云际会的繁荣气象。当年留下的一多楼、老舍故居使我校今天仍然洋溢着久远的人文气息。一周中,王蒙先生和这五位作家在我校举行的作家周活动中先后进行了演讲。五位作家表示今后将把海大作为自己文学生活的重要驿站。

  尤凤伟认为,文化、文学的繁荣需要一定的氛围,才能形成气候,在我国,作家有“扎堆现象”,如江苏作家群、武汉作家群、陕西作家群等。你写我也写,相互促进。弘扬海大人文学科,就需要这样的文学氛围。

  校长管华诗说,驻校作家在海大流动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就是海大的精神。在文学周期间,作家们在学校里举行演讲会、文学朗诵会,与科学家和师生们进行恳谈、座谈,营造出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参与者从中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迪,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吸取到精神营养,我们共同期待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修养和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科学构思:规划美好未来

  随着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规划的实施和“以综合促进特色”方略的确立,文学院的发展面临新的契机和挑战。在学院已制定的“十五”规划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因素进一步调整充实,在“延续传统,重振人文,突出特色,面向世界”的总体目标指导下,王蒙先生站在历史的高度,科学构思,对文学院的建设思路进行了顶层设计:教学、科研并重,突显学科特色,通过4至5年的努力,使文学院的整体建设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全校大文科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学院的规模目标是2005年教师人数达到80人,本科生600人,留学生500人,硕士研究生100人。学科建设方面,“十五”期间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中文系、新闻系(现已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科研基础扎实、特色鲜明,部分学科达到省内先进、国内知名的水平,建成3-4个硕士学位点并为申报博士点奠定基础;汉学系整体科研教学水平省内领先,力争建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王蒙研究和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内特色独具的现当代作家重要研究基地;海洋文化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产生影响。重点建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和海洋文化四个学科方向。学院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新闻学、文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学院将聘请学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在学科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学院还将大力加强现有师资人员的培训进修、提高工作。

  王蒙先生加盟文学院,使我们对文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明确,学科特色鲜明,学术梯队齐整,学术成果丰硕,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教学、科研基地有了充分的信心。

  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学院各项事业有了跳跃式的发展,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管华诗校长对文学院的发展模式给与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文学院通过建立名家课程体系、组织作家讲演会、开展名家名作朗诵会以及作家与师生们的座谈会等活动,一方面对外宣传了学校重振人文的信心和实力,极大地提升了海洋大学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为学院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校园精神文化的构建方面,作家周等活动将名家效应带到了海大,营造出了学校浓厚的人文氛围。莘莘学子们在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中吸取精神营养,尽情地燃烧自己的激情。

  “十四岁时为少共,五十载里写春秋。提携新人无遗力,老而弥坚创新篇”,在这里,我们衷心地祝愿王蒙先生青春不老。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