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来,我校的科技产业紧紧依托学校海洋科技、信息、生命、化学、环境等学科和人才优势,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步伐,使我校科技产业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
1988—1998年简要回顾
我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兴办科技产业并成立了科技集团公司,1990年前后校园出现公司热,但这些企业大多数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缺乏管理经验,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坏帐、呆帐,致使企业负债累累而波及学校。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不抵债,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1997年清产核资结果显示,校办产业拥有净资产不到120万元(包括部分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只有296万元,而遗留的经济纠纷案件达数十起,涉案金额2700余万元,至今仍缠绕着校办产业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校办产业进行了治理整顿,建立健全了产业管理体制,强化了宏观调控措施,逐步走上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1998年结束了产业系统多年连续亏损的局面,实现了利润105万元。近5年来,产业经济效益每年递增30%以上,且消灭了亏损企业,累计返还学校工资、上缴利费、消化包袱共计2000多万元。
依靠学校科技优势,发展科技产业,大力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
过去,我校70多家企业中除海洋仪器厂有一点科技含量外,其它都是传统的工贸企业。实践证明,搞一般性的工贸企业是高校的弱项,我们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把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作为校办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经过近年来的不断调整,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校办产业的主体。现已拥有科技企业25家,其中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5家;已建起国家级工程中心一个——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孵化器两个——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海大水族研究开发中心。目前主要涉猎的领域有药物、食品、生化、电子工程、环境工程、信息工程等方面。近几年共承担国家(包括“863”在内的)、省、市科技项目十余个,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0多项,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海洋药物创始人管华诗院士亲自设计建起了集研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华海制药厂,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化。该厂生产的PSS、甘糖酯、海力特、降糖宁散、四海回春、排铅奶粉、降糖乐等海洋药物及保健食品享誉国内外;速得牌海水素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星计算机工程中心以PDM为核心的产品信息管理系统(PIMS)分销及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生产现场数据集成系统(生产自动化人机结合系统)、通用编码规则设计系统、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考勤管理系统、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卷烟评吸专家系统、企业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国际汉字系统Pro/Engineer开发软件及数据接口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2000年被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评为CI先进单位,今年又承担了青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等国家项目。
通过大量科技成果成功的孵化和产业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步伐大大加快,我校科技产业的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中国海洋大学兰太药业有限公司(原华海制药厂)、海水素厂、新星计算机公司、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等企业已初步具备了科技成果中试、孵化的能力;同时,以海大为主要依托单位的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正在加紧启动建设。
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产业改革,完善经营机制
近几年来校办产业的全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崭新局面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努力都密不可分。
首先是转变观念,大胆进行企业用工和工资分配改革。从1999年开始推行了产业工效挂钩办法和经营者年薪制(试行),企业干部职工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企业干部职工不再随学校教工调整工资(事业编制职工只调档案工资)和发放奖金、津贴;积极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建立健全了劳动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其次是大胆探索企业制度的改革。产权制度的改革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近几年来对华海药厂、海水素厂、生物制品厂、小麦岛中试基地等独资企业积极进行了资产重组,建立了有限责任公司,摆脱了学校的无限责任,学校仅以所持股份承担经济责任,学校的投入撤出机制也逐步得到完善。
第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积极进行无形资产资本化运做,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大大增强了科技产业的实力。
高校智力资源丰富,众多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的巨大财富。如何使无形资产有形化、货币化、资本化,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保证国有资产保质增值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企业资产重组、合资合作中十分注意科技成果、专有技术及学校的商誉的价值取向和变现程度,采取了技术股份、有偿转让及使用变现等方式使学校取得了客观的经济回报。仅原华海药厂、海水素厂、小麦岛中试基地、生物制品公司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中,通过资本化运做而实现资金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无形资产实现价值达4000多万元。目前校办产业的净资产(资本)由1997年的120万元发展到近亿元,其中学校自有资产3800多万元;企业总资产达1.5亿多元,其中固定资产由296万元发展到近6000万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销售额4500余万元,利润360多万元,产业的经济实力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大大增强。
我校科技产业已基本具备承担高校第三大功能——社会服务功能的能力,为迅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科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