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肩负重任走南极

作者:齐俊婷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3-12-20 字号:

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了各项科学考察工作后,于2003年3月20号上午乘“雪龙“号回到上海。我校海洋环境学院青年教师李明军博士,作为这次南极考察中唯一具有博士后流动经验的考察队员,出色地完成了物理海洋学考察等多项任务,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并被评为“优秀南极考察员”,被聘为“南极大学”特聘教授。4月3日,我校校报学生记者专访了李明军。

南极考察惊心动魄

  采访一开始,李明军就告诉我们此次南极考察共去了142个队员,他们从上海出发后,途经新西兰,并在那里进行油料和食品的补给,然后跨越西风带直达长城站。整个考察历时122天,主要完成了大洋观测以及对普里兹湾(南极第三大海湾)的水域的观察。特别是在普里兹湾的观测中,又新增了一些比较大的项目,这也是多年连续观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122天时时刻刻都是充满不可测的危险的,李明军给我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最为惊险的一幕:“在穿越西风带时我们遇到了威力最强的一次气旋,西风带是整个大洋中最强烈的一个风带,被称为‘航海家的坟墓’、‘魔鬼西风带’,这次恰好被我们遇上了。虽然大家都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却没有料到这次会这么严重。再如,有一天晚上随船的飞机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当时,十几个人还在冰架上,如果飞机在这时出现了问题,意味着这十几个人就无法安全返回雪龙船。后经机务人员和飞行员的通力合作,才得以脱险。说到困难,其实每次南极考察都会很惊心动魄,而这些困难几乎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在考察前可能都预料不到。并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考察本身就有探险的成分,就是为了去探寻未知的东西。如果一切都相安无事,就没有必要进行考察了。”

忘了身在南极

  此前我们一直以为在南极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科考队员的生活肯定会苦不堪言。但是当谈及这个问题时,李明军却很淡然。“其实平时忙起来,也就忘了自己一个人身在南极了。”当问及是否和家人联系时,李明军表现得很开心:“挺方便嘛!可以与家人通过打电话、收发电子邮件联系嘛!”李明军还说在南极考察必须要有很多的防护措施,因为南极紫外线很强,为了保护皮肤,外出必须穿上特定的服装并涂抹防晒霜。

南极生态和环境

  生态和环境这两个方面在极地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我们请李明军谈谈这方面的情况时,他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忧。他说南极的生物资源虽然还比较丰富,但和去年相比,今年的磷虾数量明显减少,屡次投网都没有很大的收获;同时,南极的企鹅数量也在减少。但从目前来看,南极的生态环境还没有遭到人类的破坏。现在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在南极建立了旅游景点,虽然人类的足迹给美丽的南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大家都非常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所以南极的环境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收获的不只是课题

  据了解,李明军此次南极科考在物理海洋课题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当我们问及此次科考所获得的成果时,他却说南极科考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课题成绩,更多的还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他终生受益终身难忘。采访中李明军表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深情:“我不仅有幸亲临了南极这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看到了许多特有的景色,并且在这样的一次集体旅程中对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毋庸置疑,这些收获和科考成绩同样重要。”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