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公民道德建设 国家千秋基业

作者:新闻中心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3-12-19

字体: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对以德治教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好地在高校做好“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工作”的大文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九届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

  管华诗指出,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偏废。法律是外部强制性的管束,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国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力有重要意义。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师生是公民中具备较高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群体,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高校要充分发挥在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和窗口作用,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率先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和水平,进而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他说,以德治教包括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干部要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教师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生要以德修身有“公德”,通过接受教育和自身体验、践行,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

  他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等学校应该立足现实情况,解决当前高校师生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如,在高校要讲究管理育人,管理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道德教育的效能,严密的规章制度,只有配合以科学、公道、服务性的管理,才能收到实效。管理干部的“官德”和师德同样重要。管理人员必须更加公道地处理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涉及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晋升、职务津贴,涉及学生的录取、成绩评定、入党、评优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都要公道处理。

  高校还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网络道德建设。《纲要》指出了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高校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使用者自身的外部形象都消失了,惟有思想道德形象在运作,加重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的分量。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海量,来源广泛,传送即时,更加需要提高师生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分辨、选择能力。只要校园里正气占上风,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就能够创造出网络道德建设的新境界。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5日第5版

本站原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