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学校“教师线上教学、导师远程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部署,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多元网络授课平台,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及时将疫情防控的素材转化为深刻鲜活的教学内容,将战“疫”思政课作为检验和提升教学能力的磨刀石,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引领学生在战“疫”中成长。
提前谋划,搭建云端授课平台。学院第一时间成立了思政课线上教学工作小组,按照学校的总体要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科学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线教学工作预案》,做好线上开课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在线教学标准不降、质量不减。针对“线上战‘疫’思政课”可能带给教师的“本领恐慌”,学院抓住关键、有的放矢、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组织教师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研讨交流教学共性问题;组织教师学习“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交流战“疫”背景下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师参加Bb平台在线教学培训,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各教研部通过线上集中备课、相互试讲,积极探索Bb平台、classin课堂、腾讯会议、QQ视频、微信等平台在线教学功能,研究制定了应对网络拥堵、信号不畅等问题的应急预案。学院教师在假期中都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及时修订课程计划、准备学习资料,按照学校要求在Bb平台搭建起课程框架,备好公告、学习资源,及时发布、更新在线课程信息,完成学生开启云端学习的动员工作。
围绕战“疫”主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院各教研部在安排好线上教学基本内容的同时,实施“一课一案”,多次组织线上集体备课,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在线教学方案,充分挖掘疫情抗击中生动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及时融入到四门本科生思政课中,同时结合“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的学习讨论,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等问题,让思政课“小课堂”与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大课堂”实现同频共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研部依托Bb平台、QQ视频等平台,通过“拎重点、释难点、论疑点”的互动教学方式,发掘疫情抗击战中兼具理论说服力与现实感染力的案例素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案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组织学生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哲学反思进行课堂小组展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原理,正确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人民观,实现理论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效结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研部将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国13个方面的制度优势与“防疫抗疫”的真实案例有机结合融入教学内容,设立“疫情——我观察”的实践主题,请来自湖北武汉、荆州、十堰等疫情较重地区的同学们分享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对比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感悟抗疫过程中彰显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研部采用“访谈式”“讨论式”直播教学的方法,教研部多名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堂讨论,围绕“近代中国之多难兴邦”“如何学好近现代史”等主题,深化思维碰撞和理论解析,引导学生在历史与现实呼应中体悟“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坚定在党中央领导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决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部综合运用智慧树慕课资源以及Bb平台、腾讯会议、classin课堂等开展直播教学,将防疫抗疫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学案例,如“硬核榜样”钟南山、青春担当的“90后”“逆行者”、“中国速度”建成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人民子弟兵“誓死不退”的快速驰援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思考青春、生命、敬畏、担当、感恩,厚植爱国情怀。
加强督查交流,保障线上教学实效。学院建立线上教学听课督查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到线上课堂听课,做到授课教师全覆盖,及时准确把握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各教研部将线上教学作为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进一步思考和推动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组织教师在线上课后及时收集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反馈,并相互交流在线教学经验,“概论”课教研部主任李艳霞形成“网络直播授课的一点感受”,针对如何克服直播授课的心理障碍、直播前准备工作、直播授课时间安排等问题,与老师们共享;青年教师许欢撰写了4000余字的“QQ群上网课的课堂设计和总结”,展开教学反思,并与老师积极交流以获得修正、完善。对于“云端思政课”,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因为疫情影响我们只能在线上听课学习,但老师们准备充分,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丰富,特别是围绕战“疫”主题,用问题引领教学,引发学生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比传统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更为充分,有效增强了课堂参与感和获得感。
编辑:马梦瑶
责任编辑:马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