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书桌之上,夜灯之下,她伏案备考,思考着未来和未来。
石桌之上,林荫之下,她吟咏着,写下这一串文字。
道路之上,月光之下,她乡情满怀,归心似箭。
选择,独行而积蓄
“他老感觉远方有一样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
这是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18岁青年孙少平的内心独白。
高中毕业的暑假,江子茵(化名)“在一个恰好的时间遇到一本恰好的书”--《平凡的世界》。书中平凡的人物所演绎出平凡的故事,给予她的心灵以无限撞击与共鸣。
与同龄人一样,从少年时期走过,站在十八岁的人生路口,十八岁所给予江子茵的不仅仅是选择,更是一种对个人选择负责之勇气,不论其结果悲喜。
高考填报志愿时,她切身体会着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无助与压力。理想在她心里模糊得只剩轮廓--考一个好大学。江子茵陷入自我的追问:我,何去何从?
“......”
空荡荡的房间,只有《志愿指南》与她默默相对。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心之所向:她选择青岛,一个离家1500多公里的山海城市;选择海大,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学府;选择生态学,一个她并不了解、也未知是否契合自己的专业。
志愿选择
她已不甘做昔日那个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奔高考的中学生,她向往五彩缤纷的生活,渴望波澜壮阔的人生。各式各样的社团倾情涌向她,在深思熟虑的抉择后,她加入多类社团并预料到:“这一年将非常忙碌,也许我会挺不下去,但不知为何,就是希望把时间填满,逼着自己提高效率,和自己打一个赌,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语气中透露出隐隐的感慨,眼神里闪耀着对万物的渴盼,面容上焕发的向往之情,宛如幽谷沟壑底的小草对明媚阳光的翘首以盼。
长夏已逝,秋华流转,初冬纷至。生活日渐向江子茵敞开帷幕,日子一天天上演,轮番推新。她接手多方任务,世务卒卒,忙里忙外,诸事莫就。每一天都在和时间赛跑,疾步行走穿梭于校园小路,脑海里盘算着每日计划。
任务潮水般涌来,生活仿佛按下快捷键,心里怦然地被奏响着一曲高歌,催促着她猛然向前。
然而,随着学习难度渐入深水,她开始停滞驻足。反观自己不固定的学习时间,摇摇晃晃的学习习惯,她不得不怀疑自身的能力,“我,是否可以被逼出高效.....”关于社团意义的疑惑不断在内心敲打着鼓点,昔日一股支撑她的无名劲儿在撼动。
“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大学里除泡寝室虚度光阴之外,干什么不是学习呢?由于很多任务本身是我们从未尝试过的,所以初次的摸索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许第一次花了很长时间,但当你再次做时,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这些无形中也在培养我们另一种从书上学不到的能力。”偶然一次与学姐交流后,她摇摆的心安定下来。
江子茵也曾想过转专业,“要转,可以,12月底的选课就可以换专业课,但是--转向什么专业?给我一把舵,但我未知船驶向何方。难道就因此刻跌入低谷而逃避吗?许多事情,人们看到的只是它光彩照人的一面,与看似轻而易举的碎片罢了。”“坐这山,望那山”,远方的风景似乎永远诱人,可是当真正到达时,或许会意识到,曾经所在的地方原来也是一处风景。她相信自己的实力,只要肯学,只要心无旁骛,终究会如愿以偿。
她选择继续忙碌,并留心生活,享受片刻的安逸与悠闲,社团是学习的放松,学习是社团的放松,双向的流通汇聚,筑就江子茵的紧凑生活。“若无人陪你颠沛流离,何不以梦为马,随处而栖?”在每一个岔路口,谨慎选择,一往无前。
单枪匹马也不惧,一腔孤勇又何妨?
静处,独酌而坚守
“可嗅到仲夏柠叶香,你莞尔的笑,身旁青色的柠檬微荡,我明了害羞地彷徨,仿若青柠的悠扬......”
午间音乐
夏日的海风,轻快地游荡过海面,倏尔带走她连堂听课的倦意,“酒足饭饱”之后,从学苑餐厅出来,沿着桃海路的坡向下,海大之声的午后音乐悠荡在校园上空,沁入心灵,她随之放慢脚步,内心跟着节拍欢悦,心花怒放。微风轻柔,阳光温柔,天空明柔,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她喜欢倾听海风呢喃,感受内心呼吸。
撑时光之桨,逆流而上,顺流至今。江子茵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父母的忙碌使她从小到大的生活犹如鲁迅先生笔下那“抬头只有四角的天空”般百无聊赖,故时常“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由于缺少玩伴,看书成为她最丰富的“交往”--书中众生百态皆陈列,她穿越时空,肆意遨游。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她由衷赞叹一百零八单梁山好汉“风风火火闯九州,生死之交一碗酒”的侠肝义胆,
蹲坐在家门口,陶醉于辫子姐姐郁雨君的《神奇的太阳花女孩》。“你们让我愈合,你们让我灿烂,你们让我拥有最好的友情,让我在这黑暗开出了明亮的花。”太阳花女孩奇妙清澈的情调,让子茵眼角闪烁灿烂光芒。
童年的纯粹往往在一个人心中刻录下深深的烙印,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其生活轨迹与灵魂世界。
从小在小村庄中濡染着同一习俗,呼吸着同一空气。正是受庄稼人的熏陶,早睡早起是她一以贯之的习惯:清晨六点起床,换上运动服,一个人来到操场跑步,去迎接第一缕曙光,虽与跑道上的运动者素不相识,但她仍然感到一种共勉之满足。
中学六年的寄宿生涯,使得午休小憩成为江子茵不变的信条。而海大午休时间的短暂迫使她不得不提高午觉效率--卧席即睡,即使只是一个十分钟的短暂小梦,也可让她下午精神抖擞。夜幕降临,黑夜与灯光总能创造得天独厚的安眠氛围,十点就睡意朦胧的子茵,在被窝里酣然入梦,并祈愿明日更加美好......
“睡觉就像充电一样,唯有充满,才更高效运转!”她戏谑地调侃着一句自己经年累月得出的“至理名言”。
一件事情的常年坚持,会凝固为一个习惯。坚守自身的习惯,走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方不至于迷失方向。
鱼山虽小,但填满温馨。周边咖啡厅集聚,装饰精致,小屋典雅。她时常按捺不住心动,涉足而入。
午后时光,她轻踏进街角一家咖啡屋,拨帘,橘黄色灯光投射在木质桌面上,芳菲茶香弥漫在房间每一个角落,一只慵懒的猫咪安详地眯缝着眼,伏在摇椅上,优雅的轻音乐穿梭在微隙的气息中,舒倘,漫长。
一壶玫瑰花茶端上,清香沁人心脾,阳光透过翠绿藤蔓投射在书页上,笔尖追随着文字足迹。纷扰琐事,让那静静品味思考的片刻时光成为一种奢侈享受。
而这时,她独自一人,何事也不思,且将琐事抛诸脑后......自斟自饮,静静感悟生活的分寸感与仪式感。
融入,独立而拥抱
夜,月色温柔,乾坤朗朗,清风泠泠。
熟悉的桂花香袭人,靡靡风落。那香,清可绝尘,浓能远溢。此时,夜静轮圆,丛桂怒放。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
馥郁花香勾勒起江子茵对家乡的思念:家里现在气候如何?有点想家里饭桌上的菜肴......
她不禁自嘲--未离家之前,厌腻一成不变的生活,厌倦家中的一方小天地,心心念念冲“樊笼”,而今却悠悠萋萋倍思亲。
“好久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了......”她已记不清上次联系家人是何时。
嘟--一声长铃,仿佛一阵漫长的等待。
“喂,妈。”
“你现在才想起我呀,怎么这么久没打电话了?我担心你忙,不敢打扰你......”电话另一头是喋喋不休的“嗔怪”。
“妈,我想吃你做的酸菜鱼了。”
扶霞·邓洛普在《鱼翅与花椒》里写道:“日复一日的饭桌上,浓缩着悉心的爱,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营养;烟火人间,全是温情的味道。”此刻,她切身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款款深情。
和母亲谈话,总不用担心没有话题聊--吃穿冷暖一一问,唯恐儿女亏自己。她把大学生活的点滴向母亲娓娓道来。由于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江子茵总是用浅显易懂的家乡话与之综述。
曾经的她,年少轻狂,总以为父母未曾体验过自己的生活,会无法理解她,且江子茵也不愿分享生活,一家人围坐一块的促膝谈心甚为罕见;
而今的她,长大成人,渐渐明晰自己的角色:她是父母爱的寄托,也是他们认识新世界的窗口,她五彩斑斓的生活本身即是一股生生不息的源泉,为家注入鲜活因子。她要常给远方的那个温馨小屋发信号,让他们开眼看看大学生活的缤纷,让他们悉听青岛的海浪澎湃。
江子茵要父母知道,天涯芳草处,有一颗赤子之心,牵挂着他们。
此刻,独立,安好。
风再一次拂过江子茵的面孔,震落梧桐树上枯叶,与干爽空气撞个满怀。一路畅聊之后,不知不觉中她回到宿舍。
开门,舍友迎来,关切地提醒:“子茵,明天气温骤降,天冷,多穿点衣服。”她收下这份暖心提醒,融入日常的嬉笑怒骂中。是啊,独在异乡,宿舍俨然另一个温馨小家,一笑一闹皆是热气。
仿佛是一个漂浮的泡沫,融在大海中,却依旧拥抱阳光,折射出独特光芒,斑斓而闪耀。
向远而栖
林语堂言:“有勇气做真正的自己,单独屹立。”大学是一个多样化殿堂,每一个人都演绎着独特的生活剧本,释放异彩纷呈的个性。唯有寻求自我,保有个性的生活节奏,方可在忙碌之余享受优哉游哉的生活情调。
海蓝见鲸,林深见鹿。独者不是脱离生活,而是驾驭生活,不随波逐流,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收获。江子茵走在她选择的通幽曲径中,在独行之旅珍惜邂逅的过客,循着心之所向,如夏花之徇烂,向远而栖,向暖而生,每日蓬勃生长,绽放一世芬芳......
记者:黄瑜晴 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图:黄瑜晴 罗文文
编辑:黄瑜晴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