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老人践行“以俭养德” 捐80万50年未换家具

作者:臧旭平 郭铖 王建亮来源:青岛早报2014年07月04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4-07-04 字号:


    捐建希望小学,他毫不手软,一出手就是10万元;给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生设立奖学金,他更是捐了奖金,又捐出自己的积蓄。对别人他慷慨大方,但对自己他却一省再省,家里的沙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家具、身上穿的一直是那件洗得发白的夹克……他就是我国海浪学科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文圣常,他以93岁的高龄践行着“以俭养德”的规范。

  家里家具都是“50后”

  昨天下午,一个炎热的午后,记者走进文圣常院士的家里,位于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正校门的马路对面,这是一栋修建于上世纪初的老居民楼。进门时,文老正戴着老花镜在书房里校对一篇英文版论文,尽管天气很热,但书房里并没有开空调。

  在面积不足10平米的书房里,有两个书柜,其中一个是用普通的三合板做成的,好几个柜子门都已经变形合不上了,书柜简单、陈旧,里面摆放的却是世界海洋研究的各种专著。书房的中央是一张书桌,红色的漆面已经斑驳脱落。书桌对面是两张沙发椅,椅子的铁制扶手油漆已经脱落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取而代之的是黄褐色的铁锈。尽管家具充满了年代感,但每一样家具都擦得一尘不染。

  厨房里,除了冰箱比较新,其它家具也都有年头了,一张高脚饭桌覆盖桌面的玻璃已经碎了。文院士的老伴葛老师告诉记者,书房里沙发椅、书桌等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具,书柜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买的,“客厅里的沙发是2003年装修房子时新买的,其它的都是老家具了。”葛老师说,来到青岛之后,先后搬了4次家,这些老家具一直没舍得丢。

  办公室里台灯“最先进”

  文老今年已93岁高龄。文老的秘书郭铖老师告诉记者,最近文老腰不太好,不怎么去学校了,前几年,他一直坚持一天上“三班”:每天上午9时来校,中午12时30分回家休息;下午4时来校,晚上6时30分回家吃饭;晚上8时30分再一次来校,晚10时回家。

  曾经,在海大鱼山校区上学的师生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文老的身影,身材瘦弱,拎着一个黑色的布兜,缓缓独行在去往文苑楼的路上,这条路被海大的师生亲切地称为“院士小路”。

  与文老家里书房的简朴一样,他在学校里的办公室更是朴素,书橱、沙发、茶几明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具,套着布罩的老式沙发、磨掉了漆的木质茶几,已经很难在青岛市民家里找到。“学校提出要给他添置新的家具,都被他拒绝了,他总说这样挺好的。”文老的秘书郭铖老师告诉记者,办公室里最先进的设备是一台护眼的LED台灯,这是文老的女儿给他买的。

  给他买新衣服遭埋怨

  说到简朴,葛老师说,他们都是从艰苦岁月里一步步走过来的,早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但在她看来文老太简朴了。“他经常要出席一些活动或者给学生讲课,要穿得差不多才行。”葛老师说,可每次给他买新衣服、新鞋子都要遭埋怨。“每次他都说我有的是衣服,够穿的,买什么新衣服。”葛老师说,前几天去商场正好赶上商场搞特价,就给他买了一双鞋,结果回到家又让他埋怨了一通,嫌我又给他买新鞋。“其实那鞋是断码的,也就100多块钱。”葛老师说。

  1921年出生,河南光山人。1944年武汉大学毕业。历任广西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奖励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学科组成员及组长;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现任世界洋流试验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现任《中国科学》编委,《海洋与湖沼学报》、《海洋学报》副主编,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己节俭对人慷慨

  10万港币家乡捐建教学楼

  家里家具用了多年不换,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文老自己很节俭,但对教育和学生却异常慷慨。1999年文老获得了何梁何利奖,奖金总额是20万港币,他将奖金全部捐了出来,其中10万港币在他的老家河南光山县砖桥镇初级中学修建一栋海洋希望教学楼。文老表示,几十年来总想报效家乡,但一生教书,没有积蓄,将获得的何梁何利奖的一半捐给家乡,多少也算是尽点对家乡的报答之情。据介绍,当时教学楼打算以文老的名字命名,但文老坚决不同意,最终以他研究的领域命名为“海洋希望教学楼”。从1953年受赫崇本教授之邀来校,到今天,文圣常已经在海大的校园里度过了60个春秋。60年来,这位老人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海浪科研成果,培育了许多优秀的海洋人才,而且还给大家树立了淡泊名利、勇于奉献、崇德守朴、勤恳敬业的人文精神。

  这位献身海洋科学的老人,向来都是低调的,谢绝参加任何和其专业无关的社会活动,他说:“对于未知的领域,我没有发言权。”他更喜欢以一颗平静的心投入自己的工作。

  即使面对自己的亲人文老也保持这种谦逊内敛的风格。在2002年1月写给侄子文纪武的信中,他提到2001年11月1日,学校举行了海洋环境学院建置55周年暨文圣常从教50年庆祝大会。“学校将我办公的一栋楼命名为‘文苑楼’(我再三请辞,才不用我的名字),还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学校的报纸出了增刊。总之,给了我很大荣誉,我当然很惭愧……我将校报增刊寄给你,你可了解更详细些……你们也不要给人留下‘炫耀’的误解。”

  个人奖金海大设奖学金

  2000年,文老把另外10万港币捐给了海大,设立了文苑奖学金。用以每年从全校1万多名本科生中选出品学兼优、富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3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此奖学金代表着学生在海大学习的最高荣誉,俗称“万字号”奖学金。截至目前已经有42名本科生获得了这一奖学金。

  为了让这一奖学金保持长久,2006年,文老给海大校领导写信,表示想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补充到文苑奖学金。每年11月份是文苑奖学金发放的时间,2006年11月16日下午,第七届文苑奖学金颁奖仪式结束后,文老打开了他手中的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他从银行取的10万元现金,他希望学校收下这笔钱继续奖励海大的优秀学子,此情此景令无数人感动。
 
  葛老师对这个情节记得特别清楚,“当天上午他才跟我说,让我到银行取10万块钱出来,准备下午给学生发奖学金。”葛老师说,当时她也有些着急,因为不提前预约的话,很难从银行一下子取出10万元现金,为了支持文老的爱心,葛老师还是去了家门口的银行,“当时银行说只能取5万块,正好有个邻居在那个银行工作,他帮着协调从别的银行调了5万元现金来。”葛老师说,银行担心她自己拿着10万元不安全,还找人护送她从银行回到家。

  2008年,文老获得了当年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奖金为50万元,2009年他将其中的20万元再次捐给了文苑奖学金,其余30万元同样捐给了海大,供学校本科生研究发展使用。

记者:臧旭平 郭铖  图:王建亮 

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