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创新·碧海扬帆

作者:冯文波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7-10-12 字号:

    丹枫迎秋,秋实硕然,中国海洋大学在这美丽的季节,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13位专家,他们的到来使海大校园展露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勤恳敬业、忙忙碌碌,考察、走访、座谈、调阅材料……目的是为海大的发展正确把脉,在本次由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给出公正合理的评价。鉴于此,记者采访了评估专家组副组长、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教授。


    记者:刘校长您好!根据这些天在海大的感受,请您谈一下您对海大的总体印象好吗?

    刘志刚教授:虽然我是第一次来海大,但是我对这所校园并不陌生。海大是一所拥有八十多年悠久历史的高等学府,也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我们学校也是靠特色立校。对海大的特点,我也通过不同的渠道有所了解,例如,2000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关于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文章里,就对海大的办学特色作了充分的肯定,我都仔细的读过。这几天身临其境,进入海大校园,接触了海大的领导、老师、学生等方方面面,使我对海大的印象更加深刻。她的人文环境,她的历史积淀,还有海大人的这种积极向上,努力创新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吴德星校长给我们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报告,虽然是为了本科教学评估,但也确实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海大发展的轮廓,未来2010年、2025年两个阶段的发展确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这几天走访了学院、部处,作了认真考察,并听取了部分课程,海大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科学研究、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校园建设等都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崂山新校区的建设,蕴含着海大的文化氛围,也是一所非常人性化的校园,为海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海大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记者:大学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刘志刚教授:这里面包含两件事,一件是高素质,一件是创新。首先高素质本身也包含许多方面,例如,身心健康、道德素养、知识积累等,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全面发展。其次,对于创新的理解不要太狭义,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大学阶段,创新除了要学好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具体表现在,要善于观察客观世界,善于探索客观世界,乐于研究问题,永葆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和好奇心。当然,在大学阶段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不断拓宽视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学生在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同时,要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早日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记者:作为一所大学,您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呢?

    刘志刚教授: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人才,无论哪一类学校都要培养人才,差异就在于不同的学校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海大提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和我们学校不谋而合,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大学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关键是能否为社会进步提供支撑,能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一点是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指标。像海大这种高层次的大学,要建设成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而且要成为国际知名的涉海大学,她要努力的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本科生人才。

    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一定要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只有先进的理念作指引,才会制定出正确的措施,进而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这几天的考察中,我感觉海大的一些教学举措很好,例如,学生自主选课制度,对学生不再是“一考定终身”,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这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记者:您认为大学教育中如何运用“学生主体性”这一理念?

    刘志刚教授: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在大学教育中,我个人认为,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的活力,让学生去努力学习,而不仅仅是老师努力教好。当然,从学校的总体来看,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是最佳状态。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作为主体不好好学习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可能实现。所以,大学教育要找准定位,学校提供环境,教师作为主导,学生是培养的中心,培养的主体。

    记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是如何看待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呢?

    刘志刚教授:大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有学科建设,有人才队伍建设,有专业建设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建设就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要想建设一所优秀的大学,一流的大学,研究型的大学,没有一种先进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所大学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她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进入一所大学读书学习,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将给学生打上一种烙印,这种烙印将是终生的。

    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是她有时候又是通过物质层面来体现的。比如,楼宇建筑、周围环境、石刻雕塑,甚至一草一木,它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此外,还有一些精神层面的文化,例如,校徽、校风、学风,以及积淀出的办学理念,这都属于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范畴。如何通过无形的和有形的结合来凝炼这种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她和大学校园的其他建设同等重要。

    记者:作为专家教授,您能否为海洋大学本科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一些建议?

    刘志刚教授:这次有幸作为评估专家来海大,首先是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任务,同时也是向海大来学习。谢(绳武)校长在前期会议上说,评估过程是要研究一所大学,分析一所大学,学习一所大学,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好机会。通过这段时间对海大的了解,虽然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海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有许多好的经验供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先,祝愿海大沿着既定的路线发展的更好,更快,早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海大的本科学生在这种优美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真正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文/图:冯文波

                                                            
相关链接:

心系国运 谋海济国 特色立校 敢为人先——访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组长谢绳武教授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