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战骑,驰骋在万里海疆——东方红号、东方红2号

作者:陈博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4-10-21 字号:

——记我校东方红号、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

 

雄伟的东方红2号扬帆远航

 

                

两代铁甲雄姿                               远航乃我使命

 

 

东方红2号侧面照

 

 

铁甲骑士的伟岸风采

 

编者按:在海大历史上,有两艘功勋卓著的船,一艘是已运行整整30年光荣退役的东方红号,一艘是正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东方红2号。这两艘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陪伴我们这所大学从山东海洋学院走到青岛海洋大学,再走到中国海洋大学。上百位科学家在船上留下他们科学研究的身影,无数学子的脑海里保留着他们上船实习的记忆。40年里,他们担负着海大每年的海上科研、教学和实习任务;40年里,他们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一次次出海远航; 40年里,他们陪海大一起经历风雨沧桑,一起承受挫折磨难,又一起满怀激情去迎接辉煌的明天。

 

时间镜头切回到1963123日,我校刚刚建成的东方红号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正在做海上试验——6时许,开始进行大面积试验和连续站的观测试验。除了水文、化学、气象等常规实验外,还做了氢气充球高空气象观测、地质柱状取样等试验,效果都比较理想。但到了底栖生物拖网时,却出了点意外。拖网拖上以后,发现未拖到底栖生物。试验人员不禁一惊。但经过检测发现,是由于水深报的不准,而且船速较高(45节)的原因。第二次拖网,降低船速,采取开开停停的方式。结果连泥带生物拖了满满一网。其中有20厘米的大对虾、海马、文昌鱼等生物20余种。

 

经济困难的60年代,东方红号诞生

 

20世纪60年代初,时值山东海洋学院时期,国家投巨资为我校建造我国第一艘2500吨级的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其时国家正经受着政治风波的干扰和三年自然灾害的蹂躏,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而中央却保留了教学实习船建造项目的指标,这一决定连承造单位上海沪东造船厂都感到震惊——东方红号船是该厂那几年里开工建造的惟一一艘大吨位船舶。

这艘船被寄予了国家发展海洋科教事业的厚望,为他取名字成为山东海洋学院的一件大事。经过整个学院的船名征集,通过与上海港务局联系,上报高教部批准,最终将船命名为东方红号——象征了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综合性实习调查船。而东方红三个字则采用了毛主席的笔迹。

19631018,造船工作组向高教部和国家科委汇报工作时,科技办公司陈金源介绍说,高教部当时几年内只有两个重点项目:一项是清华大学的原子反应堆,一项是东方红号船。投资巨大,两项都在1000万元左右。东方红号的建造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克服了无主机、无钢材等重重困难,历经五年的艰辛工作,于196512月建成。

 

万业待举的80年代,东方红号的盛年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带给东方红号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的是一场浩劫。1981年之前东方红号船航迹史料都已无从查找。这成为东方红号的一大缺憾。1981年,东方红号随万业待举的中国一起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他又开始了海上的扬帆远航,重新承担起学校及部属高校海洋学教学实习、海洋调查、中外合作调查与出国访问的重任。北至我国鸭绿江口,南至台湾海峡以南,西至我国大陆沿岸,东至太平洋广阔海域,都留下了东方红号的航迹,留下了我国科考人员科研教学的身影。从1985年底至1995年底,他出色完成123个航次的出航任务,航行18万海里未发生等级事故。尤其是1884年,从47126244天里,共出海11个航次,在海上工作127天,463名同学参加了海上实习。一旦“复活”,他就成为一个海洋科学研究的铁甲骑士。在123个航次中,他共接待8753名师生和科考人员来船实习调查,取得了上百万个观测数据和样品,绘制了上千幅调查图表。在保证我校调查任务的同时,他还出色完成了兄弟院校师生的海上实习任务。19821988年的7年间,东方红号调查船先后承担了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的海上教学任务。东方红号在国际上更是享誉四海,先后完成了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合作调查任务,加强了中外科研、教学交流。

荣誉的背后是全体船员及科考人员的辛劳付出。他在碧波狂涛的征程中,载满了故事。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

19824月,东方红号实习调查船在太平洋考察,当时海上刮起大风,我们采取紧急避风措施。这时船上的蒲医生告诉我:纪绪良(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调查研究室讲师、实习调查船专业队的队员)突发脑溢血,情况不妙。尽管海上狂风肆虐,高达八级,但人命关天,不能耽搁。我们当即起锚,赶往上海。考虑到船进入黄浦江用时较长,我临时决定在吴淞口紧急靠岸,以最快的速度把纪绪良送往第七人民医院。然而最终时间还是来不及了,年仅45岁的纪绪良经抢救无效在412日去世了。大家都很悲痛,但只能化悲痛为力量,把纪绪良同志未完成的调查项目继续做完。”谈起自己的队员在执行任务时去世的往事,当时的船长陈麟祥一脸的悲痛。

198712月,东方红号承担了厦门大学海洋系1986级学生台湾海峡实习任务,那段记忆对当时在船上工作、现为船舶中心党总支书记的张彦臣来说是深刻的。“那是历时最长的一次实习。那片海区十分复杂,海况又特别恶劣。海上的风特别大,船连掉头都十分困难。我们东方红号的全体船员顽强拼搏,顶着压力上,连续干了50多天,连元旦都是在船上过的。最后出色地完成任务。厦大老师当时说:‘在东方红船上看到了50年代的革命精神。’并向我们赠送了锦旗‘海上三千里,严师一片情’。而更有意义的是调查船从台湾海峡回到学校不久,山东海洋学院就正式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了。”

多年来,东方红号调查船一直是学校的先进单位。船舶中心主任范洪涛介绍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负责船舶的运行和管理。船舶的维修和保养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水线以下船体保养,东方红号始终没有大面积锈蚀现象。1990年船检进行测厚,钢板平均锈蚀仅1毫米,让大家为之惊叹。

 

新时代的骄子——东方红2

 

经历了30年的风雨颠簸,东方红号历经百战,最终在鲜花荣誉中光荣退役。

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出海远航,接替了东方红号的使命,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他是1992715日由国家计委、财政部、原国家教委批准并共同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实际造价9000余万元)建造的。在设计和建造时,设计者们就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第三代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的先进设计理念和经验,结构布局适于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他是我国高校仅有的一艘跨世纪、现代化、综合性海洋综合实习调查船,是一艘集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于一体并具有21世纪海洋综合研究特色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目前,该船已拥有海乌911+CTD8000米铠装电缆绞车、RD175K相控阵走航ADCPCAP6600浅地层剖面仪、SM2000浅水多波束系统和SeaBeam1050中浅水多波束系统等国际最先进的水文、地质观测仪器,以及6000米水文、3000米生物绞车和地质绞车等必要的装备。该船航行保障系统可靠安全,操作管理简单,维护检修方便,经济实用、机动性强,船舶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调查船的先进水平。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利用卫星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海图技术,能实现对海上航行与作业船舶的全天候、全海域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及岸基支持。该系统的安装更是国内科学考察船首例。

东方红2 号也同时改善了船上工作人员的生活条件。在两艘船上都有工作经历的张彦臣对这些改变深有感触:“东方红号船是60年代建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餐厅在船的底层。一到夏天,汽油味、海腥味等各种气味搀杂在一起,别说吃饭了,坐都坐不住。而当时餐厅还兼作海上教学教室。而东方红2号船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不仅饮食条件大大改善,而且增设了单间卧室、图书室、健身房等设施。为科学家和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科研和教学环境。”

 8年来,东方红2号累计执行83 个航次。总航程11.6万海里,相当于围绕赤道5圈。在航1243天。上船师生达5317人次。取得180G的调查资料及宝贵样品。近几年来,‘东方红2号每年的在航天数都超过了200天,与发达国家海洋考察船的年度运行天数相当。所以我们的业绩应该说是很突出的。尤其是2003年,全年安全航行3.2万海里,相当于5.9万公里。海上作业234天,创东方红2号启用8年来出海天数、航程里数年度运行两项最好水平。” 船舶中心主任范洪涛拿着汇报材料说。8年里,东方红2号每年除了高质量完成我校7个学院14个专业600余名学生的海洋学海上实习外,还出色完成了国家“126、“703、“973、“863等重大专项、重点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项目及合作调查等任务。先后与25个国内外海洋研究单位和院校在诸多海洋学科和工程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首创记录在东方红2号的航迹上一个个诞生:首次一年内航行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执行海洋调查任务;首次航行到西北太平洋140°E18°N海域执行海洋调查项目;首次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海域进行海洋通量调查;首次用CTD(温度、盐度、深度剖面仪)在水深3600米取样成功;首次在西北太平洋调查中成功地从4500米水深处采集到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海洋地质样品。

“安全行驶11.6海里就是东方红2号最大的业绩。因为在船上工作、研究和学习的是科学家、教师和学生,他们没有船上生活经验,我们时刻都得考虑他们的安全。”东方红2号现任船长蒋六甲这样说,“同时,东方红2号还是加强海大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及科研机构交流与合作的纽带。8年来,我们与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一起出海,一起工作。我们愿为海洋研究,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奉献于船,受益于船

 

在海上,保障调查船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船舶中心主任范洪涛介绍说:“保障东方红2号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是船舶中心的职责。我们每年都组织船舶安全检验。每5年组织一次特别检查。比如说2003年,船上的发电机进行大修。发电机是德国卡特比勒公司生产的。我们要把机器从船上卸下来,运到卡特比勒公司在中国昆山的专门维修站。在修完后,我们要保证设备的技术指标与原装产品相同。因为在海上,保障调查船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现在东方红2号正在南海执行国家“863”项目的科考任务,船员不能参加校庆活动,范洪涛主任对此表示遗憾。但他接着说:“毕竟国家项目的研究是第一位的。国家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历来是非常重视的。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仍然投巨资于上个世纪60年代建造东方红号调查船。并于1995年投入9000余万元建造东方红2号海洋科学综合研究船。随着我国海洋国土意识、国防意识的不断提高,东方红2号要为国家的海洋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今年是海大80周年校庆,学校的成就和发展也激励我们船舶人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献身海洋事业。”

 东方红2号船是海大学生的海上试验室,在船上的生活成为他们在海大乃至终生的深刻记忆。“我今年6月份上了东方红2号船,跟老师做海洋生物实习,”生物科学2001级袁明说,“我们做海洋生物的采集工作。在大学期间能在我国高校中最先进的实习调查船上实习是幸运的。有一位到海洋科研部门工作的师姐说过,在船上的经历在书本里是永远学不到的。一周的实习对她以后的工作影响是深远的。

        大气科学2001级陈静说:“当船越过大公岛和小公岛时,看着一望无垠的大海,我不禁觉得海洋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它深厚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海洋科学研究人员用同样深厚的知识去探索。看着庞大的考察船在海洋面前是如此弱小,你就会深切体会到海洋的博大,海洋资源的浩瀚。同时感到海洋科学事业的艰巨。跟随老师在海上实习,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更是接过一代海洋人身上开发海洋、振兴海洋事业的责任。”

 

记者:陈博

 

 

参考书目: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实习调查船大事记》  吴德星主编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10月出版

《青岛海洋大学大事记》  王元忠主编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99月出版

《中国海洋城》  徐磊主编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88月出版 

 

 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http://www2.ouc.edu.cn/cbc/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