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家福算是齐了。”6月17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婧坐在办公桌前,轻轻地把5张身穿学位服的毕业生单人照插进相册,然后在照片旁边写上每人姓名、专业和年级。今年,她有1名博士和4名硕士毕业。

相册旁放着几页稿纸,首页上端居中写着四个字:“家风家训”。当天中午,她照例要为毕业的学生讲授“最后一课”。

张婧(右)在指导学生

逾六载用情用心讲好一堂课

“昨天聆听了张老师的‘最后一课’,感觉她的话还在耳畔回响。”6月18日中午,仍在实验室整理数据的海洋化学专业2024届博士毕业生沈秋岑,提及导师的“最后一课”,还沉浸其中。

今年的“最后一课”,张婧与5名毕业生分享了《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训》阅读感悟。她结合工作和生活体会解读了书中语句,并谆谆告诫大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遇到迷茫不知所措时,那就脚踏实地,干好当下事,坚持本心,守正存善;要心怀最大善意在荆棘中穿行;用正面言行塑造良好的家风家训,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乃至将来的子女。

“我曾多次听过张老师的‘最后一课’,但在自己毕业前夕再听,自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4年、研究生6年都受教于张婧的沈秋岑感触颇深。“要守住道德底线,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张婧课上说的这句话,让她印象深刻。“这时刻提醒我做一个正直善良、有底线的人。”她说。

2017年到2023年,张婧总共指导10名毕业博、硕士研究生,且全是女生。今年的毕业生有了新变化,除了沈秋岑,其他全是男生。“一般而言,男生较之女生要张扬一些,将来在家庭中、职场上承担得要多一些,他们需要戴戴‘紧箍咒’,适当收一下。”综合考量后,张婧把今年“最后一课”主题定为“家风家训”。

张婧首讲“最后一课”是在2019年毕业季。“当时想法很朴素,就是想现身说法告诉学生走出校门会面临哪些机遇挑战以及如何作出选择,尽量少走一些弯路,同时提醒大家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停止学习。”以后每年她都会根据毕业学生特点,确定一个主题,比如:2020年主题是“关于底线和红线”,2022年主题是“关于‘内卷’”,2023年主题是“关于自省”。有时尽管只有1名毕业生,她备起课来也是丝毫不含糊,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会反复揣摩,直到满意为止。

“‘最后一课’不应成为最后的一课。”每届毕业学生离校后,张婧都会把讲稿整理成长文,发在课题组群里和网络空间,供她的在校学生浏览借鉴。

“老师做过很多港口码头项目。防波堤的最远端,会安装灯塔,那是堤头灯。老师每每看到,就觉得自己就是那盏堤头灯,当你们离开母校、启航前程时,微微照亮你未来的航路;而当你回眸,荣归母校时,老师会照亮一个叫做母校的港湾,拥你们入怀。而你们,就是老师眼中的星辰大海……”2021年的长文末尾,张婧饱含深情。

张婧展示毕业生相册

学会感恩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工作后的每年教师节这一天,只要不出差,张婧都会去导师家,送上温馨的节日祝福,同时汇报自己近期教学和科研情况,师生围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情操。”张婧把对师长和亲人的感恩也传递给学生。她要求自己的研究生,每年春节、元旦和教师节,要主动给家人、老师发送短信,汇报收获、表达感恩,而且短信不能套用网上的,不能字数太短敷衍了事,不必讲究遣词用句,但必须是真情的流露。学生们也深谙老师一片苦心,积极回应,并为自己编辑的长短信取名“小作文”。

2024年农历大年初一,张婧收到了材料与化工专业2021级硕士生韩振兴发来的700字拜年短信。除了给老师拜年,韩振兴汇报了自己一年来最大的收获:“在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用‘小作文’去表达感恩。‘小作文’是一种特别好的形式,可以让我把平时说不出的话,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成长,张婧喜极而泣,第一时间回复了短信:“眼眶湿润,吾心甚慰,自家孩子长大了。希望你能从付出中寻找幸福,从自律中寻找快乐和自信;也希望你继续用‘小作文’的形式,把对父母、师长以及帮助你的人的感恩表达出来,传递下去……”

除了“小作文”,张婧还给学生布置了“命题作文”,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每每课题取得进展或者结题,张婧会组织课题组成员小聚。她会结合场景不失时机地抛出“考题”:五分钟内用三句话表达对亲人、老师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之情。

“这是张老师布置的现场‘命题作文’,虽有时间限制,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真情的表白。”沈秋岑在今年的一次聚会上用三句话表达了对张婧10年来指导自己的感激之情:感恩恩师不弃,收为弟子;感恩耐心指导科研并提供优渥的实验条件;感恩恩师帮助自己于困境中坚定内心。“张老师不仅给予学生关心和温暖,还能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她妥妥地是我们课题组能量满满的‘小太阳’,做她的学生真幸福。”毕业离别之际,沈秋岑言语间充满感恩。

“心里有爱,眼里有光。同学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才能行稳致远。”张婧深情地说。

张婧(右二)与部分毕业研究生在“一起向未来”前合影

希望学生能与阅读运动同行

张婧办公室的墙边立着一组架子,数层搁板摆放着图书,林林总总有数百册。“我喜欢以书为友、与书为伴。”张婧笑着说,她家有4000余册各类藏书,平常参加亲朋好友子女升学宴,送的礼物也是书。

张婧喜欢阅读,读书方法也特别:读晦涩难懂的书,会同时打开另一本休闲书作“调味剂”;难懂语句,她会誊抄数遍,直到弄懂弄透。她愿意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图书推荐给学生,且乐此不疲。每次课题组组会最后,她会跟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将读书笔记整理成册分发给学生,鼓励大家阅读。她还在担任班主任的本科生班里成立“‘深蓝悦读’读书会”推广阅读;每学期末,她所执教的本科生班都会得到一枚“期末彩蛋”——她精心制作的荐书单。

在张婧看来,阅读可以启智明理,保持求知热情;而运动则能改善体能,增进身体健康,优秀的体能,是干好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与阅读和运动结伴同行,并作出了表率。

“张老师非常自律,经常看到她清晨6点多就发朋友圈说完成了当天运动计划。”韩振兴说。针对学生无课就泡在实验室“披星来戴月归”的现实,张婧制定了一个团队运动积分奖励计划,通过软件记录学生运动次数、时长等元素,奖励相应积分,参与者最终可用积分兑换运动手环、泳帽、跑鞋和笔记簿等用品。团队4名博士生和10名硕士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参与打卡,晒出锻炼精彩的瞬间。韩振兴坚持一周游泳4次,每次时长均在半小时以上,3年下来,他从瘦小伙蜕变成肌肉男,“毕业后我希望还能坚持锻炼,争取能够参加‘小铁人三项’赛”。张婧还曾经在自己带的本科生班一年组织一次徒步行活动,从最开始的10公里到15公里,再到最后的20公里,每一次徒步她都陪伴学生左右,班里运动风气愈发浓厚。

2020年教师节,张婧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并受到表彰。她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一直渴求学习,孜孜不倦,只为站在三尺讲台上时更有底气,能给学生的美好多一点,再多一点。冲锋科研,夯实专业,踏心教学,放低自我,做三尺讲台的基石,好助学生起飞。职业赋予的快乐和自豪,无可比拟。”

张婧办公室迎门墙上挂着一幅写有“一起向未来”的书法作品,那是她请一位书法家朋友写的。每年入学季和毕业季的迎来送往时刻,她会与新生、毕 业生在这里合影。

“惟愿你们策马扬鞭不负韶华。一起向未来,是我们共同的约定!”今年的毕业季,在“一起向未来”前,张婧深情寄语她的5名毕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