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在中国海洋大学,有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担当的热血青年,从1932年起就用爱国情、报国志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海大人,他们就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社团——海鸥剧社。

九十年前,红色“海鸥”从历史深处飞来,以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己任,播撒下革命的星星火种;到今天,新时代“海鸥”翱翔在传承红色基因、传播话剧艺术的天空,以活跃的艺术创作与表演实践展示青春风采、践行爱国初心。海鸥乘风勇逐浪,心怀家国振翅飞!

预报暴风雨的“海鸥”

“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我们若不赶快起来自救,这样的灾难将落到我们每个人的头上!”这是话剧《放下你的鞭子》中由崔嵬饰演的青年工人的呐喊,燃起无数爱国志士的革命热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立即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运动,9月30日,中共青岛市委直接领导建立了学校首个中共党支部——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由王林任书记。党支部组织学生请愿团赴南京,要求抗日。请愿失败后,又尝试通过成立话剧社以文艺形式唤醒民众抗日救国。1932年初,山东省第一个革命红剧团体——海鸥剧社在革命的滚滚洪流中诞生,由中共地下党员俞启威(黄敬)负责,成员有王林、王东升、崔嵬、张福华和李云鹤等十几人。剧社的创始人在建国后多成为作家、戏剧家和党的高级干部。

海鸥剧社成立后,在俞启威的努力下,赶排了两场话剧。1932年5月28日,在国立青岛大学小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两部话剧都是表现了底层人民对剥削压迫的反抗,具有浓厚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色彩。在6月6日的《国立青岛大学周刊》中,刊发了题为“海鸥剧社公演盛况”的新闻,记录了这次演出的盛况:“是日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二剧表演均佳、恰到好处,颇得观众之赞美”。

海鸥剧社创始人,左起依次为俞启威、王林、崔嵬

海鸥剧社将文艺当作刀枪,把舞台视为战场,将自己的愤怒和激情融入作品,“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1932年6月30日,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文艺新闻》以“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热情报道、赞扬了海鸥剧社的演出。

1932年冬,一个反映人民群众抗日思想的话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从上海传到青岛。俞启威提出为宣传抗日,要下乡为农民演出;崔嵬将其改编成适宜于农村街头演出的形式,取名为“广场剧”,台词上不用话剧腔,而用当地方言,剧名也改为《饥饿线上》。剧社成员带着简单的服装道具深入崂山王哥庄农村为农民演出,这在青岛、山东以及全国的革命戏剧史上都是开创性的。海鸥剧社深入人民群众当中积极宣传革命精神,极大鼓舞了青岛人民抗日救亡的斗志。

海鸥剧社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

展翅再起航的“海鸥”

“心怀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海洋的热爱,必将像一股巨浪涌向远方,涌向明天,那是我们的海洋事业,我们的国家所向往的明天。”这一句饱含深情的独白,出自海鸥剧社根据革命烈士、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师王成海、叶立勋的事迹创作的原创话剧《海之魂》。

在经历了战火硝烟、波澜起伏的风雨后,经过几代爱好话剧的学生们的努力,在校团委的组织推动下,1998年海鸥剧社在中国海洋大学恢复成立,并在5月17日成功演出了《雷雨》《项链》《深情》《风雨起兮》等剧目,宣告了海鸥剧社的新生。

复建后的海鸥剧社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仁人志士的精神,秉承学校的创校宗旨,“应国家需要”是海鸥剧社的不变信念。如前辈一样,他们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定期到五四广场等文化场所并深入社区开展演出;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赴四川地震灾区、辽河油田、沂蒙山革命老区等地,到乡间地头、乡镇企业、部队、学校开展文艺下乡活动。剧社成员在艺术实践中观察社会、感受社会、回报社会,并从现实中汲取养分与灵感,立足生活进行话剧创作,创作出富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海洋文化特色的优秀话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学校师生、校友为原型创作的“海鸥四部曲”系列经典话剧《海之魂》《山海情》《谁打了我的鸭子》《守望》。

《海之魂》是根据海大青年教师王成海、叶立勋在进行海洋资源科研调查时不幸牺牲的事迹而创作,展现了海大人不畏艰险、探索不已的精神;《山海情》取材于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事迹,展现了海大人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精神;《谁打了我的鸭子》展现了海大资助育人、实践育人的成效;《守望》则以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校友李文波为原型,表现了他恪守使命二十年坚守岛礁、奉献国防的事迹和精神。

为集中演出优秀话剧,海鸥剧社自2002年起开展“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活动,已连续开展20年,于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定期进行话剧演出,多种类型和风格的话剧在话剧周期间展演。 “飞翔的海鸥”话剧周凭借其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话剧周看一场话剧”成为海大学子“毕业前不可不做的一件事”。

翱翔新时代的“海鸥”

“五分钟,你超时了,李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海鸥剧社推出以学校校友、中国共产党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张沈川为原型的原创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把革命先烈的人物形象和高尚品格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带来一次触动心弦的党史学习教育。

海鸥剧社《永不消逝的电波》演出剧照

弦歌不辍九十载,薪火相传青胜蓝。新时代的海鸥剧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学校文化引领战略,实施文化融入“3+1工程”,即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方向,以大学文化为基础,将文化引领融入话剧艺术的创作和表演中。再现传统文化经典,海鸥剧社多次演出《四世同堂》等传统经典话剧,联合大学生艺术团推出舞剧《赵氏孤儿》,将舞蹈艺术进行戏剧化编排,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弘扬革命文化,海鸥剧社多次演出《日出》《雷雨》《窝头会馆》等抨击黑暗旧社会、讴歌伟大劳动人民的作品,演出以学校校友张沈川为原型的改编话剧《永不消失的电波》、讲述国歌歌词作者田汉波澜壮阔一生的话剧《狂飙》、以经典红色电影改编话剧《风声》等剧目。展现时代风采,海鸥剧社登上央视“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舞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放飞梦想”青春歌会舞台,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中国青年报“五四”百年巡展等节目的录制,助力先进文化的传承传播。弘扬海大文化,在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上,海鸥剧社创作舞台短剧《觉醒》《红烛》《归来》《回答》,以校友、教师罗荣桓、闻一多、赫崇本为人物原型,再现了一代代海大人为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前赴后继、感人肺腑的事迹;将《海之魂》《山海情》等海鸥经典原创话剧进行二次创作,完善故事情节和剧情设置,扩展为90分钟完整版,更加全面、准确地表现了海大师生谋海济国的价值追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海鸥剧社指导教师朱琳说:“红色是海鸥剧社的底色,是剧社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挖掘红色故事是海鸥剧社责无旁贷的使命。”

海鸥剧社《海之魂》演出剧照

正是源于自成立便融于血脉的红色基因,海鸥剧社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革命文化底蕴,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扎根校园文化沃土,着力凝练出以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海鸥精神,使海大校园中的先进文化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海鸥剧社曾被评为“全国十佳社团标兵”“全国百佳学生社团”,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曾在“金刺猬”中国大学生戏剧节获得“优秀剧目奖”(第一位),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多部原创话剧作品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话剧节中获得佳绩。

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在“金刺猬”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中凭借参赛作品《评选戈多》荣获“优秀剧目奖”(第一位)

九十年心怀家国,九十年砥砺奋进,海鸥剧社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海鸥剧社在民族存亡之际腾空跃起,坚持守正创新,用话剧艺术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演绎榜样故事,必将继续在新时代承担起文化育人的崇高使命,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力量。

飞翔吧,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