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激昂与振奋回荡在这个壮丽的五月。
5月13日,中国海洋大学召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回顾了学校共青团的青春历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和广大青年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924年,一所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的高等学府在青岛应运而生。从此,海上燃起星星之火,红色基因种在了一批批中国海大青年学生心中,他们与国家同命运,与民族共呼吸。
近百年来,中国海大青年始终紧跟党走、勇立潮头,坚守“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传承“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勇当先锋,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唱响了壮丽的青春之歌。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全校师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中国海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奋楫扬帆正青春!出发吧,在这个希望的五月。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亦成就了今天青岛的精神地标五四广场“五月的风”。中国海洋大学这所坐落在青岛的学校,亦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高等学府,迅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伟大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一批进步青年纷纷觉醒,他们不畏强权、义无反顾,奋勇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为救亡图存奔走呐喊、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从此,海大园的革命之火绵延百年、星火燎原。
1923年,在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的筹备和领导下,青岛党团组织成立。1924年,时年22岁的共和国元帅罗荣桓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私立青岛大学创建后的首届新生入学。1925年,他目睹胶州湾内停泊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比睿丸”后,内心无比沉痛,从此发愤读书、立志救国。1925年5月,当局派兵镇压青岛大康纱厂工人运动,反动军警开枪射击手无寸铁的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青岛惨案”,罗荣桓与张沈川、彭明晶等进步学生立即召开学生大会,选出学生会,宣布立即罢课,并冲破阻挠走上街头,向群众揭露惨案真相、声援工人运动;罗荣桓和彭明晶还受青岛学联派遣,分赴上海、北京向民众揭露惨案真相。他们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激流,满腔热血,点燃了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
在前辈精神的感召下,“九·一八”事变后,进步师生发起成立学校赴南京请愿团,揭开了山东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序幕。1932年3月,海鸥剧社在革命洪流之中成立,由中共地下党员,时年23岁的王弢、时年20岁的俞启威等人负责,成员有王东升、崔嵬、张福华等。从成立之时起,海鸥剧社就以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己任,相继演出了诸多宣传抗日救国的话剧,而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放下你的鞭子》,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统治,激发了广大民众强烈的抗日救国热情。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以“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报道了海鸥剧社的演出,一只红色海鸥从海大园里腾空跃起。
此后,学校又成立学生抗日救国会、抗日民族先锋队,广泛开展抗日救国的各项活动,无数青年师生继续接过救亡图强、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时年30岁的闻一多、35岁的老舍、32岁的童第周、41岁的赫崇本、37岁的曾呈奎等一批爱国志士和学术大家来校治学育人。伴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学校进步青年师生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加了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为青岛乃至华东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春秋代序,初心如磐。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2月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国立山东大学总支部正式成立,1950年9月10日青年团国立山东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中国海大青年接续奋斗、勇挑重担,在谋海济国,兴海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1958年,为改变我国缺乏基本海洋资料的局面,摸清“海洋家底”,国家科委海洋组成立全国海洋普查领导小组,开展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海洋调查;1958年至1960年,200余名学校师生参加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普查,其中青年学生更是担当了主力军,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极地科考是改革开放之初举国上下瞩目的一场壮举,1984年,“向阳红10号”乘风破浪,拉开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的帷幕,考察队员中共有75位科学家,39位是海大毕业生,其中就有时年30岁的赵进平教授,他此后16次参加北极考察,成为我国首位南北极都登上的科学家。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海蓝”。在谋海济国的征途上,一批批先进青年笃志海洋、探索海洋,甚至献身海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篇章。1991年10月22日,36岁的青年教师叶立勋在威海镆铘岛海域带病潜水进行海洋资源调查时不幸以身殉职,29岁的青年教师王成海在营救他时,因体力不支,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0年9月13日,27岁的青年校友、北海舰队炸礁队技术员郝文平在宁波万吨轮码头施工中,为保护施工船只的安全与突来的6号台风搏斗近一个小时,直至壮烈牺牲。革命烈士王成海、叶立勋、郝文平用奋斗和奉献为学校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激励一代代青年学生接续点燃海洋事业的灯塔。
还有获评“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的“南海守礁王”、1981级校友李文波,他27岁起驻守南沙永暑礁,20年来累计守礁2900天,将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海防。2004级校友张娟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夺得射箭项目第一枚奥运金牌。研究生支教团276名成员自2002年起跨越山海青春接力20载,奔赴云贵藏三省(自治区)扶贫帮困,照亮山区孩子筑梦之路,播撒爱与希望。数不清的中国海大青年主动投身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续写了海大园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年11月,学校第十三次团代会召开。中国海大共青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五月的鲜花”青春绽放,中国海大青年筑梦复兴新征程,矢志奋斗新时代。
在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的航天发射场,在极地科考、蛟龙探海的浩瀚海域,在海浪预报、海水养殖的广阔天地,在亚丁湾护航、辽宁舰入列的工作一线……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到处都有中国海大青年担当的身影和奋斗的成就。
“天宫二号”零号指挥员王洪志,22岁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追梦大西北,投身航天事业,2016年10月17日,“点火,起飞!”在他铿锵有力的指挥声中,火箭底部烈焰喷涌,轰鸣声响彻戈壁,托举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开启“问天”之旅。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岛隧工程V区总设计师、时年35岁的校友宁进进在伶仃洋上凝望大桥,碧波之下,是他为之奋斗了近7年时光的海底隧道,怀揣着“以工强国”的梦想,他将青春岁月和青春智慧献给了举世瞩目的大国工程。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海大青年众志成城,高扬的党旗下涌现出一大批抗疫“先锋队”,他们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自觉肩负维持秩序、通风消杀、物资运输等任务,“红马甲”“蓝马甲”忙碌的身影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在乡村振兴战场上,成立于2016年初的中国海洋大学红旗智援博士团主动走进乡村,创设“党员+博士+老区”的精准帮扶模式,汇聚高校科研力量,对接社会实际需求,持续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担当。在科技创新浪潮中,平均年龄39岁的“蓝色药库”开发青年创新团队和青年科学家何艮、王师、高珊、毛相朝、常耀光聚焦重大需求,立足原始创新,攻克技术难关,获评“山东青年创新突击队”“山东五四青年奖章”“山东青年创新榜样”等荣誉。在奥运赛场上,2013级校友李倩在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上分别勇夺在女子拳击75公斤级铜牌、银牌。在海洋强国建设征程上,中国海大青年浩海求索、谋海济国,青年科学家赵玮教授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主研发的海洋观测装备以及构建的海洋立体观测网,一大批由青年主导的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持续注入青春动能。
同样,以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郭亭亭、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马贝、全国党史知识竞赛第三名获得者李卓然、服务联合国机构志愿者冯晓华、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入选者于书萌等为代表的在校青年学子,以海鸥剧社、研究生支教团、红旗智援博士团、iGEM团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等为代表的优秀青年团体,他们如“五月的鲜花”般正在绽放,他们也必将自觉接过一代代中国海大青年的精神火炬,用奋斗和担当继续书写谋海济国的青春答卷。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回顾近百年办学历史,一代代中国海大青年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睁眼观照世界,勇攀思想高峰;在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孕育之下,勇于担当奋斗,走在时代前列,共同绘就了一幅砥砺奋进、接续奋斗的历史画卷。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点燃理想吧!勇立潮头吧!奋楫扬帆吧!中国海大青年,让我们拥抱新时代、逐梦新时代、奋进新时代,高举伟大旗帜,勇担时代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