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自2021年5月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历史积淀和学科特色,强化“海味”内容建设,聚合“海味”育人资源,培育“海味”文化符号,探索引领青年大学生成长的“海味”文化育人模式,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海味”内容建设,提升育人引领力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持续生产有深度、有温度的原创作品,与青年大学生实现文化共鸣、价值认同、情感联结的多维交互,用有趣有料的“海味”内容,提升育人引领力。
01挖掘红色资源,厚植爱国情怀
校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蕴含红色基因的教育资源。在中国海洋大学近百年砥砺奋进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以红色校史赋能思政教育,推出《中国海大,梦开始的地方!》《海大故事分享会之海大的红色记忆》等深度作品,通过红色校史浸润,增强青年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的使命感;在学校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后,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推出作品《海大,红了!》,以视频、图文、音乐多样态呈现晚会内容,全景式、沉浸式开展 “爱党爱国爱校”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通过生产一系列质量高、思想正、形式活的网络思政作品,将校史蕴含的红色文化故事化和可视化,展现其历史魅力、文化魅力,使学生真正感悟红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中国海大,梦开始的地方!
海大故事分享会之海大的红色记忆
海大,红了!
02讲好海大故事,坚定蓝色信念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围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主题,讲深讲好海大故事,展示学校在推动海洋人才培养、海洋科技创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激发青年大学生矢志蔚蓝、报效祖国的热情。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对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出殷切希望。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及时策划推出《这里是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对中国海洋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创建三亚海洋研究院,打造经略南海桥头堡,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勇担使命、奋发作为的精神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介绍。引导激励青年大学生坚定蓝色信念,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这里是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
03培育文化品牌,弘扬主流价值
创建品牌是实现新媒体平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新媒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面向新青年、把握新潮流,创新指尖上的思政教育,携手校内多方资源共同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栏目《海大文化小客厅》。
《海大文化小客厅》以现场访谈、对谈等形式,挖掘和宣传学人思想、学术贡献和校园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文化角度探讨大学之道、学术之美。在《劳动最光荣》节目中,邀请院士、教授和后勤工作人员,一起畅谈劳动经历,分享劳动带给他们的光荣;在《回眸研究生支教团二十载》节目中,邀请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回顾学校研究生支教团二十年来的支教历程,生动再现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支教故事……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依托《海大文化小客厅》,以“中视频”为载体,用“长镜头”聚焦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推动思想价值引领更具抓手,理想信念教育更有活力,铸魂育人效果更加彰显。
“海大文化小客厅”第16期:
《劳动最光荣》
“海大文化小客厅”第22期:
《回眸研究生支教团二十载》
二、聚合“海味”育人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不断深化育人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校内主体,借力校外资源,积极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育人共同体”。
01构建矩阵,优化育人路径
中国海洋大学结合新媒体分众化、个性化传播特点,构建以微信、微博、学习强国号、教育号、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等平台为主的学校官方新媒体矩阵。同时,依托学校新媒体联盟,建立以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官微为主的校园育人联合体,使各类网络育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官方新媒体矩阵“牵手”校园育人联合体,“双轮”驱动,共同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立体化网络育人阵地,形成“内容+思政+服务”多功能育人枢纽,提升网络思政能级。
02搭建平台,孵化育人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建设,于2021年11月专门召开思政类公众号建设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师生代表为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的发展把脉支招。
为保障公众号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党委宣传部选取校内6家单位作为学校首批融媒体创新创作基地,共同参与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的选题策划和内容生产。同时,借助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将6家单位的公众号逐步培育为校园主流网络舆论的引领平台和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孵化平台,进而形成“一核多支点”的育人阵地架构。
2021年11月,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思政类公众号建设研讨会,
并为首批融媒体创新创作基地授牌。
“中国海洋大学融媒体创新创作基地”项目作品
《海大这门课,真香!》
03聚合资源,扩展育人边界
中国海洋大学与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共同牵头,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江苏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涉海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海洋文化新媒体联盟。
联盟以制作丰富的海洋文化新媒体内容为抓手,在世界海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联动宣传,面向社会讲好海洋故事、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中国海洋大学打破校内与校外育人边界,探索“破圈”育人模式,凝聚联盟育人资源,形成网络育人共同体。
世界海洋日,7所高校把论文写在蔚蓝大海上
这一天,7所海大同唱一首歌
三、培育“海味”文化符号,探索育人新范式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不断创新育人载体,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青年大学生朋友圈,让育人工作 “活”起来、“火”起来。
推出虚拟代言人,形成身份认同感
思政教育要真正实现入脑入心,首先要做到“入眼”。当前,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动漫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动漫文化对这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顺势而为,推出官微卡通代言人“小海”,用卡通形象与青年大学生“对上眼”。
同时,为更好地融入青年大学生话语圈,官微运营团队对“小海”卡通形象进行了拟人化塑造,设计 “小海”专属表情包,构建“情感共同体”,形成身份认同感,无感嵌入到青年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之中,打通与青年大学生交流的“最后一公里”。
“小海”卡通形象逐渐成为学校的“宣传大使”,拉近学校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对思政工作的亲近感,实现“网言网语”说得好,“网文网理”传得开的沟通效果。
打造手绘漫画短剧,强化场景代入感
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日益多元,构建育人场景不仅仅是完成从三尺讲台到“屏对屏”的转换,更要把握育人的人文属性和教育张力。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精准把握“Z世代”青年大学生阅读喜好,开设特色栏目“小海日记”,将“大主题”转换为“小故事”,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文明校园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创作主题,推出手绘漫画短剧。漫画短剧以 “小海”为主角,根据主题要求,为其创作剧本,设计台词,搭建表演场景。
幽默风趣的台词和生动活泼的漫画,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和说服力,使思政工作真正“入心”。
手绘漫画短剧“小海日记”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阅读获得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新形势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创新载体,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立足节气文化,建立“海大园廿四节气”专栏。该栏目通过“短视频+诗画集+是日诗”多维展现形式,将节气文化注入视频之中,将节气特点融入美图之中,将传统习俗渗入美文之中。
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用画笔为优秀传统文化“美颜”,使青年大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提升青年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
“海大园廿四节气”专栏
未来,中国海洋大学公众号将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和青年同频共振,不断优化育人“配方”,提升育人“工艺”,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让“海味”文化从指尖流入心间,持续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