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发展成就

特色引领 多措并举推进海大文科高质量发展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文科工作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建与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学校始终坚持“以海洋发展研究院为依托,突出学校涉海研究的特色优势和综合实力,促进文理交叉,以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带动相关基础学科水平的提升,协调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的一级学科建设”的文科发展思路,持续优化“方向—平台—项目—团队”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强化落实“加强顶层设计、盘活现有存量、促进文理交叉、完善评价体系”的发展举措,加快建构“独树一帜”的自主的知识体系,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一流“蓝色智库”,贡献中国海大智慧

学校围绕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需求,将“蓝色智库”建设纳入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工程,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为载体进行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汇聚各方资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筑海洋人文社科基础理论创新学术高地,加强成果转化,有效发挥“蓝色智库”作用,为我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和保障海洋权益、提升和发展海洋经济实力贡献海大智慧。

启动综合改革,推进理论创新。服务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是时代赋予中国海洋大学的重要使命。学校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海洋发展研究院综合改革,优化管理组织架构,以重大项目为导向,凝练4大研究方向,建设7支国内一流涉海研究团队,将海洋发展研究院建设成为实体化运行的科研平台。以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为主要支撑学科,促进与海洋领域各学科的交叉交融,不断推进团队的理论创新,有力支撑了海洋发展学科群建设,初步构建了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理论体系,推动了“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系统研究,在海洋经济发展、全球海洋治理、极地深远海问题、海洋文化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已成为全国海洋人文社科基础理论创新的学术高地。

2018年4月,学校正式启动海洋发展研究院综合改革

韩立民教授2017年主编的《海洋经济学概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海洋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对我国海洋经济学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理论贡献,获评2019年度海洋优秀科技图书。赵昕教授主编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2022)为更好地把握海洋经济发展形势、研判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研究方向。李京梅教授2020年著述的《围填海造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与补偿》是国内最早系统论证围填海造地生态损害成本的研究成果。刘惠荣教授主编的《北极蓝皮书: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2021)迄今已经连续出版八卷,已成为国内学界北极事务研究的独树一帜的品牌,2017年卷被美国国会研究报告关注。金永明教授2020年著述的《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系统地回顾我国在海洋政策和法律制度上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曲金良教授主编的《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9)旨在推进中国海洋文化相关领域研究,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实践参考。

韩立民教授主编的《海洋经济学概论》(左),李京梅教授著述的《围填海造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评估与补偿》(中),金永明教授著述的《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右)

刘惠荣教授主编的《北极蓝皮书: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2021)》迄今已连续出版八卷,成为国内学界北极事务研究的独树一帜的品牌

建设交叉学科,培育创新人才。立足国家海洋可持续发展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并结合学校现有基础,学校于2020年整合法学、应用经济、工商管理、海洋科学的相关力量,设立海洋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通过海洋可持续发展博士点培养具有坚实的社会科学基础,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海洋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与背景的涉海国际化人才,造就若干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领军人才,努力将海发院打造成为涉海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海洋可持续发展博士点首次招生,经过严格的考核流程,最终录取10名博士研究生。

2022年海洋可持续发展博士点招生考试

2021年海洋发展研究院与未来海洋学院联合打造学校第一门面向全校研究生、文理交叉融合的“大海洋”公共选修课——《经略海洋》。该课程由吴立新院士领衔,全校涉海文理科学术带头人进行授课,通过文理交叉融合的教学形式,全方位讲授海洋与科技前沿知识。该课程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指示要求,旨在探索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战略思维的涉海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新路径,以满足国家经略海洋的人才需要。

吴立新院士领衔18位涉海文理领域学术带头人联合授课《经略海洋》

提升服务能力,投身海洋经济。针对国家海洋发展基础的海洋经济,实现了从战略规划到标准、国际合作、地方建设以及公众信息服务的全领域覆盖。完成海上丝路科技合作、海陆关联工程建设、“一带一路”海上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蓝色粮仓科技创新”规划等重大研究任务。集聚海洋资源调查、海洋功能区划研究优势,承担毛里求斯海洋空间规划项目等重大援外任务。承担30多个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完成《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主持或参与发布《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澳门海洋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等系列报告。

《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

2022年11月,《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2)》发布仪式

加速成果转化,助力经略海洋。针对新时代最具总体安全战略价值和权益拓展空间的极地、深海、大洋区域,海洋发展研究院从战略到立法,从司法到外交,紧密配合国家有关机关,运筹帷幄,成为我国参与“国家管辖海域外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协定”国际谈判的最重要支撑队伍之一;承担了我国《南极法》《海洋基本法》《海警法》等重大前沿涉海立法的核心研拟任务;协助最高院拟定司法解释应对南海仲裁案裁决。

海洋发展研究院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统筹校内外资源的枢纽以及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2018年4月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伙伴基地“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为中心揭牌,这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体制和机制上的又一个重大创新。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建“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建设,获批教育部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极地研究中心”。加入“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东黄海研究智库联盟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发展研究院咨政建言的服务范围和渠道大幅扩展,已由原来比较集中对口的国家海洋局,拓展至中央外办、全国人大环资委、外交部等国家部委,在地方上也同省市两级人大和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018年4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为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于志刚校长出席揭牌仪式

2018年12月,李华军院士在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空间规划研究院成立大会上作专题报告

2017年以来,“蓝色智库”建设成效得到广泛认可,8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有关部门采纳。海洋发展研究院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继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后,于2019年再度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并再次被吸纳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同年,受聘成为“中央外办海权办”19家咨询机构之一。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A+级)。

海洋发展研究院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A+级)

二、加强重点团队建设,提升文科创新能力

学校启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手段,经过5年的迭代与发展,目前重点建设14支团队,其中涉海团队和非涉海团队各7支。

目前重点建设的14支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文科处逐渐明晰团队遴选标准及管理考核要求,于2019年发布《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管理办法》,并通过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建设及发展情况交流会”对重点团队进行考核,以评促建,以建促强,对重点团队进行严格遴选、滚动发展、目标考核、动态管理。

2017年5月,首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建设及发展情况交流会

2019年3月,第二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建设及发展情况交流会

2021年4月,第三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团队建设及发展情况交流会

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分析研究团队是学校非涉海研究中特色鲜明、建设成效显著的一支重点团队,团队负责人王竹泉教授于2009年牵头与中国会计学会合作成立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被公认为我国资金管理领域的“思想库”“文献库”“信息库”“案例库”。2017年牵头组建的中国资金管理智库协同创新中心获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面向科学前沿类)立项,2020年获评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和2022年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两次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A级),成为全国会计与财务类高校科研机构唯一入选单位。中心持续发布《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资本效率发展报告》《财务风险发展报告》,一系列成果和数据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2022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A级)

《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系列丛书:资本效率发展报告.2017、财务风险发展报告.2017》获山东省第三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持续发布《财务风险发展报告》《资本效率发展报告》

三、完善文科评价体系,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文科科研评价体系建设,需紧密结合学校的发展阶段,既要立足当下,又要面向未来;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树立国际视野和标准;既要有很强的引导性,又要避免绝对化,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科处确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不断探索完善符合文科发展趋势和特点的评价体系,并以此为抓手促进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不断升级改版的文科科研评价体系已经全面应用于学校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人才引进、绩效考核、博导遴选、硕博毕业等工作,对引导文科高层次成果产出,推动文科科研高质量发展作用显著。

2017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左),2019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中)及补充规定(右)

2017年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16项,其中13项为涉海研究,位居海洋领域社科研究全国首位。非涉海研究领域重大项目也实现零的突破,从2019年朱自强教授主持申报的“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起,学校于2020年和2021年在非涉海领域接连斩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体现出学校文科整体实力的显著提升。

在高层次奖励申报中,曲金良教授主编的《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刘怀荣教授的研究成果《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朱自强教授荣获第十八届“国际格林奖”,成为获“国际格林奖”的第二位华人。

曲金良教授主编的《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刘怀荣教授的《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左),“国际格林奖”获得者朱自强教授的著作(右)

面向未来,海大文科将矢志不移、久久为功,坚持“特色”与“主流”并重,强化基础研究,注重内涵发展,提升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五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主流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在会计学和语言学试点探索文科实验室建设,提升实证研究能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海洋发展研究院的综合改革,同时加大对重点研究团队的支持力度,聚焦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构“独树一帜”的自主的知识体系,推动文科跨越式发展,为学校早日实现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