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发展成就

建设现代化图书馆,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图书馆党总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全馆党员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发展、改革、攻坚,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统筹推进图书馆各项事业发展,潜心打造典雅、智慧、绿色、开放、具有海大特色的现代化图书馆,为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1.落实二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保证监督作用

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科学化水平。坚持图书馆党政联席会、馆务会、专题研讨会等民主咨询决策机制,坚持分工负责、责权明晰、相互协调的工作推动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涉及“三重一大”问题的事项上,严格执行《图书馆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规定》,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规则办事。

加强党总支自身建设,提高推进图书馆科学发展的能力。落实主体责任,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真抓实干,加强全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着力提高领导和推进图书馆科学发展的能力,发挥“领头雁”作用。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业务骨干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精干高效的骨干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与专业优势,利用丰富的馆藏为广大读者推出“学党史红色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学党史红色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海报

2.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推进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严格落实“七个有力”。 优化党支部委员会组织设置,提高组织党员、群众和处理党支部日常工作能力。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扎实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纪律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组织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实施党建立项工作模式,并将其列入党支部年终考核指标体系,丰富党支部活动内容,激发党支部工作活力。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用服务一线的作为构筑起馆员群众心中坚实的堡垒核心,把力量凝聚到服务读者的第一线,发挥党支部凝心聚力、团结一致的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关键时刻“无我”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为夺取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胜利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3.狠抓党员队伍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抓好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和服务。以提高理论修养为重点,以所属6个党支部为单位,落实好9个党支部工作制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夯实党员的思想理论基础,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好《图书馆关于设立“共产党员示范岗”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贯穿和融入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去,激励广大党员“有岗有责有为”,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深化“与读者共进”的办馆宗旨和“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教育引导党员爱国爱校、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走在时代前列,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贯彻执行《图书馆关于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规定》《图书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对照《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廉政风险防控表》中分析排查的风险点,把每一条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并经常性地开展“回头看”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5.强化综合治理与意识形态管理,严守安全底线

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牢牢守住安全和意识形态底线。贯彻落实综合治理和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排除隐患,做到万无一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政治理论、专业素养到意识形态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把控文献资源采访渠道,加强阵地管理,牢牢守住安全和意识形态底线,防止错误言论和有害信息传播,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二、完善文献信息体系,优化资源建设结构

1.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践行“专家圈选、读者推荐、馆员建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书易得”服务、图书馆主页读者荐购服务、线上书展推荐图书,占全年采购图书品种的近70%。严把数据质量关,做好书刊数据库的书目与馆藏数据质量控制。目前,馆藏纸质中外文书报刊文献近290万余册,电子图书159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630万余册、电子期刊3万余种、中外文数据库350余个,涵盖学校所有专业。

2.不断加强特色与特藏资源建设,馆藏特色日渐显著

海洋文库以建设成完备级的涉海书库为目标,广泛收集涉海图书,更好地为学校海洋教育和科研服务。已入藏纸质涉海图书2万余种、4万余册,另藏有学校2002年至今的纸质硕博士学位论文3万余册。

海大文库收藏学校师生原创文献信息资源,包括著、编、译、审的个人学术著作,日记、笔记、自传、信件、手稿、历史照片、剪报、证书、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等其他资料,学校各单位对外发布的校内外出版物、会议文献等资料,及有纪念意义或学术价值的其他物品等。已收藏海大人著作4500余种、摄影、书画作品235幅。

海大讲坛将登上海大讲坛的精彩报告、演讲的视频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作为电子档案资源永久保存,已逐步建成中国海洋大学演讲视频数字资源库。

海洋数字博物馆在知识本体的基础上以学校的发展理念及特色为主线,以海洋知识的展示、分享和传播为核心任务,以服务和支持学校海洋教育发展为主导, 由学校海洋各领域专家梳理、归纳知识体系和框架,旨在传播海洋文化,增强海洋意识。

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藏有古籍971种12917册,其中善本105种2077册,已有35种入选第二至四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重点围绕海洋特色补充新整理出版的涉海古文献及古舆图,旨在支持学校教学、科研。图书馆六楼设有历史文献阅览区,面向学校教师、相关专业研究生提供闭架阅览服务。

获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为响应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的需求,构建“中国海洋大学教参平台”,已完成教参平台与中文发现系统对接工作,通过中文发现系统可实现有全文权限的教参资源阅读。

为完整收藏学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资源,方便学校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资源的数字化利用,充分发挥学位论文的作用,建设《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机构知识库收录学校师生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著作、标准等多种类型学术成果148411条。作为收录学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平台,以知识管理与学术交流为目标,收集、组织、保存、传播学校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实现成果内容的永久揭示与获取,为学校教学评估、职称评定、学术成果推广、科研统计分析和学科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标准数据支撑服务。

电子教参平台、学位论文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平台截图

3.积极参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积极参与CALIS联合目录项目建设,获年度“CALIS联合目录馆藏数据建设先进单位奖”“中文数据库建设先进单位奖”。完成校内外图书的馆际互借。通过文献传递,弥补了馆藏资源不足,为学校重点学科的文献保障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开通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馆际互借,进一步加强了图书馆文科图书需求的资源保障。积极推进CADAL服务中心工作,向师生推广CADAL电子资源。

三、开放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迈上新台阶

1.多措并举做好开馆服务,提升读者服务工作水平

健全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及时修订《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图书馆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等并严格执行。构建“馆员-部室-图书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组”疫情信息报送网络,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特别是2022年末全馆一半以上馆员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阳性或有发热症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图书馆仍坚持正常开放,体现了良好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在两次相对封闭期间,根据疫情研判,图书馆开放14天,党总支书记、馆长亲自带队驻馆,24名馆员克服困难入校驻馆,服务在校师生,保证24小时线上服务不打烊,14小时线下服务不掉档,获得师生好评。

疫情期间学校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副校长范其伟到馆指导工作

日常工作中落实首问责任制,做好读者阅览、导读、咨询工作。2017年来,累计上架新书近40万余册,三校区借还图书206万余册。持续开展中外文书刊展阅、图书借还、图书预约、委托,及三亚海洋研究院异地委托借阅图书服务。读者对自助借还设备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自助借还设备借还书占总量的90%以上。2022全年到馆103万余人次,图书馆主页访问次数142万人次,电子资源访问量为3298万余次,电子资源下载量为999万余篇次,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推文120余篇等。

2.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

进一步探索为教学、科研团队或项目负责人提供有针对性咨询服务的新方法、新形式。积极开展情报分析与研究,为学校的人才管理、科研管理等决策提供可靠的咨询意见或建议。认真做好虚拟咨询服务,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与研究,不断加强读者培训,有效提升以增强信息敏锐性、获取信息能力为重点的读者信息素养。

创新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服务模式。联合校办、财务处,自主研发了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服务系统,做到“让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腿”,实现了科技查新、查收查引一站式管理与服务,兼具在线支付、电子发票、电子签章等多项特色功能,其中电子签章模块无缝嵌入学校电子印章平台,可自动生成带有数字校验功能的电子签章报告。在线支付模块对接学校财务管理系统,用户可扫码自助缴费,同时获取电子发票。不仅方便了用户,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有效规范和提升了管理水平。

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服务平台

三次成功预测学校学科进入ESI前1%。发挥情报分析优势,密切关注学校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社会科学分别于2021年7月、2022年的9月和11月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发布消息,整理发布学科表现与贡献度分析报告,有效提升了学校优势学科影响力,为学校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规划提供可靠的服务支撑。

总结经验,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推介与导读活动。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服务。

资源推介与导读、文化展览活动

四、踔厉奋发,守正创新,推动事业发展

1.西海岸校区图书馆建设启用获得师生的高度赞赏

圆满完成西海岸校区图书馆建设任务,经过调研、论证、优化,招标采购了典雅的家具、先进的设备。制定搬迁方案、工作步骤,拟定任务清单。结合新馆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分布及各空间的承载量,科学布局资源设施。高标准完成近25万册馆藏图书的加工、搬迁和上架,近3000件家具的组装、布置,400多套大中小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特别是在2022年暑期,图书馆紧盯新馆建设质量,与承建单位多次沟通协商,不断优化建设方案,在启用阶段克服时间紧、工期短等困难,图书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忘我投入,保证新馆于2022年9月3日正式启用。新馆既满足师生学习的功能性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山海景观视觉效果,是西海岸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在总、分馆管理模式下,精细配置专业文献和通识文献,三校区图书实行通借通还和委托预约服务,电子资源全年每天24小时开放,三校区同步。实现了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校内文献资源共享和一体化建设、管理与服务。

西海岸校区图书馆

2.组建西海岸校区、鱼山校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实施读者服务部分业务外包

改革图书馆的运行机制,经多方调研提出总、分馆运行机制,组建西海岸校区、鱼山校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采用“自主管理+功能延伸+业务外包”结合的模式,打通原属于不同部门的图书流通、报刊阅览、信息技术业务,创新服务形式,实现了一专多能、一岗多责,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图书馆近年进入人员退休高峰期,近三年有20多人陆续退休,新馆启用需要及时补充工作人员。为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节省人力开支,在鱼山校区、西海岸校区分馆试行读者服务外包工作模式。借鉴国内知名图书馆服务外包工作经验,制定了读者服务外包招标材料、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和考核办法,首期服务外包期限为1年,服务人员15人,提高了管理效率。

3.建设王蒙文学馆、林少华书房

王蒙文学馆于2019年10月建成,是集文化展览、学术交流、革命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学馆。王蒙文学馆分为“青春万岁”“王蒙在海大”两大板块,通过王蒙先生300余种不同语种、版本著作,以及几百幅图片和大量王蒙先生珍贵手稿、书信、实物等,生动、立体地展示了王蒙先生作为一代“人民艺术家”丰富的人生历程、杰出的文学成就和永不停歇的探索精神。2020年获评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案例特等奖。

林少华书房于2019年10月建成,集林教授的工作室与译著、文集、手稿等展示室于一体,特别适合师生读者在此研读经典著作、进行研修学习和研讨交流,林少华书房作为海大的亮点工程,为海大人文振兴和文化传承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获评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

王蒙文学馆、林少华书房

4.启用“书易得”读者直购平台

2018年12月“书易得”服务正式启动。“书易得”服务同时具备线下书城与线上网上书店服务平台。师生既可以到青岛书城选购图书,办理相应手续后直接带走阅览;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上书店,从百万种图书中选购图书并快递到手阅览。师生先借阅使用,30天内到图书馆服务台还回,图书馆再进行文献分类标引等必须的加工处理,再按正常的流程进行借阅,所有费用由图书馆统一结算。该项服务既能满足师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又能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借阅体验,是对“专家圈选、读者推荐、馆员构建”三位一体资源建设机制的新发展。

“书易得”平台启用

5.着力加强馆员业务素质提升

重视学习型图书馆建设,通过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馆内培训与馆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对馆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鼓励馆员参加行业学术交流,使馆员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升馆员队伍素质,促进学习型图书馆建设。2017年以来,共有37名馆员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91篇,其中核心期刊37篇。

设立图书情报研究基金。为鼓励优秀人才不断创新和优秀成果不断涌现,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精准、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自2017年起向学校申请获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支持,设立中国海洋大学图书情报研究基金项目,累计立项36项,获批经费60万元。该项工作激发了馆员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新理念与新技术,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了馆员为师生提供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的能力。

完成专业技术职务与岗位评聘,2017年以来,2人晋升研究馆员,9人晋升副研究馆员;2人晋升副研究馆员一级,2人晋升副研究馆员二级,12人晋升馆员一级,13人晋升馆员二级。 

6.入选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19年3月,经过层层筛选,成为23家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一,是山东省首家。开展科技成果、专利分析、信息咨询等服务,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流程的服务,为促进协同创新、学科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重要作用。

7.智慧图书馆建设取得成效

图书馆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海大特色的智慧图书馆系统,主要包括图书馆门户网站系统、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图书馆可视化服务平台、图书馆运行数据综合挖掘分析中心、科技查新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检索终端系统、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网上审核服务平台、大数据展示系统、瀑布流电子图书下载机、智能导引机器人、学位论文管理、毕业生管理等23套系统,为读者提供了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设施。同时初步实现图书馆各项业务和读者服务集约化、一体化管理,为建设一流大学图书馆打造一流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为师生精准获取信息提供快捷服务。

西海岸校区图书馆信息化设施建设采用了只采购硬件,自主研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智慧图书馆系统的方案,实现了智能化服务和图书馆业务管理高度整合,并与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图书馆运行大数据智慧屏、瀑布流电子图书下载机、综合信息检索终端、图书馆运行数据墙、全景馆舍导航系统、智能交互机器人、影视欣赏点播系统等智慧校园建设相对接,优化空间结构,拓展和提升新馆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全新的在馆体验。

智慧图书馆建设

西海岸校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发展前沿,图书馆还需不断推进智慧化图书馆发展,优化馆藏结构和布局,创新服务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图书馆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研究和把握师生对图书馆的新需求,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