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一线风采

工程学院党委:党建引领谋篇布局 以工兴海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工程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着眼学院建设发展大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学科与科研实力,不断强化服务社会能力,事业建设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学校工科水平的快速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握事业发展方向

党的建设统领全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学院党委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修订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推进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参与院系重大事项讨论决策,不断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党政分工合作、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工作格局,牢牢把握事业发展方向。顺利完成学院和系级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持续锻造坚强有力领导班子,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决策会议组织等,不断提高院系两级党政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田辉书记指导学院党建工作

工程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宣布大会

工程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

青年教师座谈会

思想引领培根铸魂。严格落实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将思政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组织师生党员赴荣成、沂南、嘉兴、上海等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强化阵地管理和对师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坚持每年“七一”前夕组织召开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暨表彰大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带动作用。李华军院士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他领衔的“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创新团队”获评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自动化及测控系教工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周丽芹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刘勇教授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劳动模范;时任学院团委书记钟媛获得第四届山东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首届青岛市十佳辅导员。

工程学院党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表彰大会

巡察工作动员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自动化及测控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组织建设坚强有力。坚持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不放松,规范做好基层党支部管理工作。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工程学院“党员先锋服务队”,在疫情防控、宿舍内务检查、迎新、西海岸搬迁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立至今累计120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五年来,学院共发展党员839人,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1686人,组织1506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建带团建成效显著,面向团员青年集中开展“特色团课”教育培训,五年共开设团课19期,培训学员千余人。组建92支队伍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5支“三下乡”实践团队获“山东省优秀实践服务队”。

工程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

二、坚持学科建设先行,多学科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立足多学科融合发展,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形成以水利工程和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引领,带动和融合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协同发展的学科发展思路。落实“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围绕海洋工程学科重点建设内容,推动产学研合作,提升优势学科水平。五年来,学院顺利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土木水利工程博士点,获准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研究生综合改革单位,与中国东方电气、中国华电等大型企业开展海洋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型研究生联合培养。依据最新一期软科排名,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5,进入全国前10%;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名世界第9,强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三、坚持人才强校强院战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拓宽引才渠道,广揽优秀人才,五年来,学院从海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4人,引进“英才工程”一层次3人、“英才工程”二层次1人、“英才工程”三层次16人,引进师资博士后38人。重视自主培养,打造人才高地,李华军院士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何梁何利创新奖,刘勇教授获得“科学探索奖”、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梁丙臣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勇教授、刘福顺教授、陈旭光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刘臻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史宏达教授、刘勇教授入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李崇副教授荣获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李华军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四、坚持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聚焦国家对创新型工科人才的需要,持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力度,严把招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培养过程管理质量,致力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工科人才。五年来,学院入选教育部海洋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4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轮机工程、工程管理3个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入选首批全国“虚拟教研室”试点,上述两专业同时入选“虚拟教研室”系全国唯一。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017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轮机工程专业2018年通过了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IMarEST国际认证,是中国海洋大学首个通过国际认证的专业。有2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课程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史宏达教授领衔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史宏达教授、刘贵杰教授获批山东省教学名师。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史宏达教授领衔团队获评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建立并完善科技创新活动工作模式,实现科创实践院内专业全覆盖,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校内选拔赛、智能车大赛等10余项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活跃学校创新创业氛围。五年来,学院2人获评校“文苑奖学金”,3人获评校“优秀学生标兵”,7人获评校“五四青年奖”,1人获评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2人获评“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7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16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27项,省级奖248项。博士生郭亭亭获评“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

郭亭亭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工程学子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

五、坚持运维拓展多管齐下,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院拥有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山东省海洋智能装备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海洋机电设备与仪器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工程管理信息化山东省高校实验室等多个教学科研机构,其中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连续两次评估优秀、海洋工程与海洋再生能源创新引智基地获得连续资助。依托上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申请建设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进展顺利。随着支撑平台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持续提升。顺利建成中国海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面向全校开展金工及电子电工实习实训、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激光加工等实习实训课程,为学校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强有力支撑。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

工程训练中心揭牌仪式

六、坚持科研创新引领,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科研项目立项创新高。2020年获批建设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和山东省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单项经费6000万元。获批山东省“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建设项目”,经费总额3.172亿元。五年来,新增主持各类科研项目522项(纵向项目221项、横向301项),科研经费到账3.78亿元(纵向2.81亿元,横向0.97亿元)。

承办中国工程院“海洋工程与水利工程科技前沿与创新发展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

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五年来,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3项、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海外优秀青年基金2项。授权发明专利220项,实用新型28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海洋工程科学术一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202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发表SCI期刊论文600余篇,EI论文300余篇。

李华军院士团队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主持了NSFC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和国家基金委系列涉海咨询项目等,与行业领军企业密切合作,攻克了海洋工程关键技术难题,直接服务我国近浅海、南海以及“海上丝路”沿线重大工程建设,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围绕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关键科学问题,解决了大型海洋平台耦合分析与优化设计、复杂恶劣海况下安全高效施工技术与装备、海底原位长期观测技术与装备、环境友好型海上构筑物及设计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全球最大海洋钻井平台“蓝鲸1号”,平台抗风浪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先后与中广核、中国交建集团上海研究院、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签署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田辉书记、于志刚校长等学校领导视察西海岸校区工程楼

西海岸校区工程楼

2022年,学院顺利搬迁至西海岸校区,学院建设有了更广阔的物理空间和难得的发展契机。展望未来,学院党委将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持续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