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开新局,就是要进一步总结和用好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紧密结合,与“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紧密结合,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前所未有的责任担当、干事创业、改革创新和勇于斗争精神,抓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海洋强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主动担当、勇于作为,为国分忧,接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

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一流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合全校师生“奋进”力量,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年来,学校党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聚焦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内涵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等,深入实施“新时代本科知识重构计划”。海洋科学、生物科学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新增8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布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修身立德•行稳致远”研究生品牌活动等,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党委积极落实“一线规则”,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入一线与学生面对面千余次。修订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推进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获评山东省思政课“金课”。学校3门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课程入选2021年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深入开展,招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在“园丁”们的辛勤浇灌下,“海之子”们茁壮成长,屡创佳绩。OUC—iGEM团队连续六年斩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金奖;郭亭亭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李卓然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获全国第三名。24名学生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3100余名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2100余名学生获奖,其中,国际金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特等、一、二、三奖145项,省级特等、一、二、三等奖近300项。

“希望大家牢记‘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汲取榜样的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2021年年末举行的“海之子”榜样优秀学生颁奖典礼上,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对海大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

2021年12月17日,“海之子”榜样优秀学生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全体海大人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喜报频传。

学校微生物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成为第10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李华军院士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包振民院士获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朱自强教授获第十八届“国际格林奖”,李三忠教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刘秦玉教授获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突出成就奖,薛长湖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汪东风教授、李志清教授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史宏达教授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科研立项再创新高,年度累计到账科研经费首次突破9亿元大关,达9.2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新立项168项、总经费1.64亿元,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平均资助率达27.6%,高出全国10余个百分点,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前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本年度经费到账1.16亿元。获批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专项——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创新研发平台、山东省海水高效种质创新与蓝色种业中心,首批批复1.648亿元,创学校服务地方项目历史新高。由学校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合作共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海德学院揭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再添新平台。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中国海大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在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薛长湖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迈上新台阶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

作为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在创校之初就开宗明义: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彰显了学校与国同运、为国图强的使命担当。多年来,中国海洋大学秉承“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追求,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国家海洋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聚焦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海大智慧”,提供“海大方案”,交出“海大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洋强国的谆谆教诲、殷切期望,深深地印刻在海洋人的心中,成为激励奋斗、实现梦想的不竭动力。”在2021年6月举行的“612蓝色药库共同梦想”主题活动暨“蓝色药库”开发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管华诗动情地说。大会由学校联合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多单位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健康中国和“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重要指示精神,加速推动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驱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的潜能和优势。

同月,在距离青岛西海岸新区120多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海域,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的“深蓝一号”网箱中的三文鱼正式收鱼。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深远海规模化养殖高价值鱼类取得成功,也是全球首次低纬度温暖海域远海养殖三文鱼获得技术成功。学校董双林教授团队历经十多年的技术攻关,终于让“蓝色粮仓”变成现实。“作为一名党员,要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科研动力,提高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能力。”董双林教授说。

深远海养殖重器——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收鱼

一年来,学校孜孜以求,硕果累累。创新三亚海洋研究院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南海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产业创新平台;积极筹建深圳研究院,推动合作共建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蓝色金融研究院;加快建设山东海洋干部学院;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建设扎实推进,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有序推进与黑龙江省政府、知名企业等战略合作;全面落实定点帮扶云南省绿春县任务,扎实推进绿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绿春茶项目和西藏双湖卤虫项目获教育部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立项支持;“蓝色智库”决策咨询服务取得新进展,发布《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1)》;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捐资支持学校建设“董氏国际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中国-挪威海洋大学联盟在学校成立,将辐射带动中挪两国在海洋相关领域的广泛合作,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此外,由中国海大人自主研发的海洋大气一体化辐射测量系统和新型海洋光学剖面测量系统,打破国外对关键海洋水色遥感卫星定标检验关键设备的技术垄断,有效服务于中国自主海洋卫星和商业小卫星。“长岛典型海草床生态系统特征及其退化生境修复技术研究”被《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将有效提升我国海草床生态修复技术水平。“河湖堤岸生态防护与修复技术”入选水利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解决更多‘卡脖子’问题,转化更多创新成果,不断汇聚科技创新的伟力,全面塑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2021年4月16日举行的2020年度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李华军院士发出了中国海大人谋海济国的铿锵誓言。

李华军院士(左三)在施工现场

奋楫笃行向未来:一流大学建设再绘新蓝图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有着近百年建校历史的中国海洋大学更好地谋划未来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国家长期持续重点建设、承担国家海洋强国建设重要使命的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待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国海洋大学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以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制定了“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新一轮一流大学建设方案,还制定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资源汇聚6个专项规划(行动方案),为学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的建设发展进一步擘画了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学校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对于学校未来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十四五’重点建设,形成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学科布局,大幅度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重大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校长于志刚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2021年9月29日,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听取并审议《中国海洋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与会委员围绕学校“十四五”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主要办学指标等内容畅谈了意见建议。经过表决,会议审议通过了《规划》。

学校党委全委会审议通过《中国海洋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规划》全面总结了学校“十三五”时期主要建设成就,深入分析了学校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凝练提出了学校“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科学描绘了学校未来五年事业发展蓝图,是指导学校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要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确保《规划》系统推进;要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制定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每一项建设改革任务落地;要加强评估督导,健全公开制度,确保《规划》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奋力开创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对于推进实施《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的一年。通过一年的学习教育,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将明理增信落实为超强智慧和非凡勇气,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回应“三个前所未有”;将崇德力行落实为前所未有的责任担当、干事创业、改革创新、勇于斗争精神,不断增强历史自觉,加快推进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良好态势。

“学党史、悟思想”永远在路上,“办实事、开新局”一起向未来。

海洋强国的集结号已经吹响,海洋强省、强市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即将迎来建校百年的中国海洋大学,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扣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开创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为海洋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

(文章作者:李华昌、金松 设计:袁艺 制作: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