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在海大· 2022”系列活动之“长笛中国作品创·演·谈”音乐会

作者:王雅楠来源:新闻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11-29 字号:

本站讯 11月25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共青团中国海洋大学委员会、教务处主办,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海鸥剧社、大学生艺术团承办的“美育在海大· 2022”系列活动之一“长笛中国作品创·演·谈”音乐会在鱼山校区艺术系音乐厅举办。本场音乐会共有六个中国长笛作品经典曲目,将长笛与钢琴完美融合在一起,通过演奏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如酒醉人心,让每一位观众都能领略到音乐那种所能触及到人类内心活动世界的独特魅力。

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音质动感而美妙,声音婉转而悠扬。长笛演奏很考验吹奏者的气息控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吹出近乎完美的音律。海洋大学艺术系长笛、木管室内乐教师李丕宏从长笛特色、长笛的发展历史背景、本场演出形式和音乐本身魅力等方面展开介绍,带领听众更加深入了解长笛,感受音乐的魅力。

“烟草茫茫楚泽秋,牧童吹笛唤归牛”,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稚嫩的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短笛,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一首由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作曲的《牧童短笛》首先登上舞台,长笛与钢琴的完美配合奏出了宁静和谐的乡野田园之音,欢快活泼的牧童吹笛之乐,以婉转动人而富于动感的旋律,让听众置身于袅袅余音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一股股幽思如游丝般倾泻而下,同作曲家作品却给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一首《幽思》充分发挥了长笛的音色优势,节奏较慢,旋律走向先向上再向下,将乐曲中的民族音乐优势通过音色和气息变化,加之颤音的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形象地刻画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情感,引人入胜更耐人寻味。

夕阳映照万顷碧波,一身蓑衣,一席白发,渔船随波渐远。“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长笛配合以钢琴版本的《渔舟唱晚》别有一番风味,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慢节奏中夕阳西下,帆影缓动,渔翁唱晚,秋水共长天一色。随旋律先递升后递降,速度加快,渔歌飞扬,在山间不断回荡,仿佛每一位听众都置身于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

星空月夜,万般沉寂;微风轻拂,溪水潺潺。笛声如清澈见底的河水,静谧地、缓缓地流淌着,汇集成了美妙的旋律,流进这动人的月色中,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里。《小河流淌》以富有流动性的节奏,和超然的美感,悠扬的旋律在心中起伏回荡,一遍遍,交融缠绵。

簌簌风起,一叶知秋。美丽辽阔的土地上,麦浪滚滚。取一抹稻谷瓜果的颜色,画一片鲜艳灿烂的秋天。《秋收》中长笛音色清脆明亮,慢慢将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用两个分明的音乐段落,把辛勤的耕耘和收获的喜悦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是属于秋的热烈,秋的喜悦,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感同身受。

春,踮起她的脚尖,悄无声息地降临,唤醒人间。最后,由李丕宏老师演奏一首《春天的歌》,像是一幅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的春景图,杨柳新绿,莺严轻啼,婉转平静的旋律如溪水般流淌,由慢至快的节奏仿佛春雨般淅淅沥沥,淙淙流水过后,春之音在山谷间回荡,再转为缥缈悠长的夜色,春的故事在漫延,在流淌。

长笛独特的音色在室内弥漫开来,在耳边回荡,高亢、低回,悠扬、激昂——心也随之动荡。在热烈的掌声中,“长笛中国作品创·演·谈”音乐会至此结束,但这笛声留在了每个人的心底,永不弥散。

通讯员:王雅楠 图:黄苗苗

编辑:王雅楠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